关于建立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长效机制的建议
来源: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2007-11-12
点击数:

​    达县以工代赈办公室自2002年成立自今,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830万元,项目143个。其中:农业综合治理投入188万元;村道公路建设投入432万元;小型水利建设投入210万元。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以工代赈办的指导下,全县通过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不断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现状,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使我县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

    一、主要成效及做法

    (一)公路建设效果突出    

    2004年底,全县共实施以工代赈公路项目74个,投入资金432万元,新修和维修公路411公里,连通252个村,解决了26万人行路难的问题。南岳镇和赵家镇共捐资500余万元,硬化村道47.8公里,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大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市场调整结构的积极性,同时也拉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目前,南岳镇已有22户农民购买了汽车从事运输业,有近千户农民购买了摩托车和自行车,昔日驮牛遍山乡的风景已被奔驰的摩托和如梭的自行车取代了。场镇新开自行车、摩托车经营门市3个、汽车配件及修理门市1个,生意十分红火。

    (二)水利设施改善明显     

    全县共实施以工代赈水利项目(含人畜饮水项目)46个,投入资金210元,扩大灌溉面积3000余亩,解决了15000余人畜饮水困难。江阳乡两角寨村2社、3社和麻柳镇走马梁村,过去是十年九旱,水源奇缺,群众热切期盼解决灌溉和饮水问题。2004年,县上投入以工代赈项目资金8万元,引进业主承包塘堰的方式,新修山坪塘1口,蓄水池2口,蓄水近6万立方米,解决了200余亩农田的灌溉和6个社、800人的饮水问题。

    (三)结构调整收效显著   

    全县共施以工代赈农业综合治理项目23个,投入资金188万元。改善土地17240亩,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引进新品种来增加农民收入。百节镇魁字岩村,在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前,每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通过2002年投入资金30万元,建千亩苎麻母本园1个,人均增收1200元,群众一举摘掉穷帽子,走上了富裕之路。

    二、增收困难的原因

    经过近三年来的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全县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一定改善,贫困人口有了一定减少。目前从各方面反映的情况看,影响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是: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举措。但大部分农户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深加工少,经济效益差。同时,大部分农户生产的大路货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农业结构不合理,成为农民增收缓慢的一大因素。   

    (二)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不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农村就业不充分的富余劳动力难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输送困难,客观上限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生产基础薄弱。一直以来,我县政府由于地方财政是保吃饭的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也就很有限。投入的不足,农业基础设施也就不完善,对农民增收造成负面影响。 

    (四)农业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由于经济的落后和思想认识的不足,许多农民的子女读到初中就不读书,有小部分小学毕业就务农,以致目前大部分农民的素质很低,80%的农民只有初中文化,有些甚至小学文化。农民科学种田技能不高,外出务工技能低下,难以适应增产增收和企业用工的需要,不利于农民增收。

    三、建议

    (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职责、职能

    新阶段以工代赈工作任务重、难度更大。按照中央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地方政府在以工代赈工作中的责任和全社会的重视力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及社会团体在以工代赈工作中的责任、权利、义务,增加以工代赈工作的刚性。

    (二)要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农产品开发中,要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避免小而全大而全,既要发挥传统优势产品,又要开发名特优新产品,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三)要加大劳务输出力度,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致富。

    一要加强培训,让农民工变成技术工。实施岗前培训工程,有步骤地进行劳动技能培训,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二要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

    (四)要加大农村资金投入量

    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以工代赈资金逐步向国贫县倾斜,非国贫县项目资金逐步减少。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大向上争取资金的力度,来加大对我县以工代赈的投入。同时各部门要紧密配合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确实解决农民增收难问题。

00五年七月七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