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达川区杨柳街道杨柳社区党委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着眼“廉韵达川”主题,着力“清风杨柳”课题,深入开展“廉洁社区”创建工作,成功创建成为全市“廉洁细胞”示范单位。沉甸甸的荣誉背后,离不开一个特殊的群体——廉情监督员。
杨柳社区是因腾地建园成立的新型城市社区,辖区入园企业多、失地农民多、流动人口多,征拆、建设等领域内信访矛盾纠纷十分突出,到区赴市进省非正常上访居高不下。经统计,2015年至2017年短短三年间,杨柳社区辖区居民和企业法人到街道办上访124次,到区赴市进省上访25次,其中绝大多数信访举报件都是“民告官”。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数据背后折射出基层干部作风问题。
基层权力虽小但离群众最近,群众看得最清、感受最深。杨柳片区腾地建园、改村设居后,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信访举报件却越来越多。通过走访调研,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基层监督力量薄弱,社区干部身边缺乏监督力量。加之部分社区干部工作纪律散漫,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对干部日渐不满、不信任,甚至由误解到积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运用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基层的问题,就在基层找“法宝”。社区纪委以居民小组为单位,将辖区情况熟、威信高、责任意识强的5名“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聘为廉情监督员,并赋予其“知情权、质询权、建议权、审核权、监督权”。
倾听基层最真实的声音,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这就是基层廉情监督员的作用。杨柳社区党委通过邀请廉情监督员列席“两委”会、党员大会、居民代表大会,深入群众家中走访、翻阅社区“三重一大”记录等方式,聚焦“三资”管理、征地拆迁、低保户评审、救灾款物发放等重点领域和春节等重要时段开展全方位监督,推动居务公开、惠民政策落实。同时,定期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开展座谈交流,及时发现社区党员、干部“庸懒散慢”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拧“发条”敲“警钟”……有了权力,廉情监督员腰杆变硬了,工作起来有劲头,充分发挥着“前哨”和“探头”的作用,推动党员干部持续转变工作作风。
打铁还要自身硬。社区纪委责成廉情监督员登记台账一事一记一结一报,经常性开展廉情监督员“巡诊”中,根据台账,随机走访群众,了解廉情监督员的工作。同时,每季度组织一次有针对性的廉情监督业务指导培训,对廉情监督员“充电”,提升素质。
廉情监督员就好比社区纪委安放的眼睛和群众的“传声筒”一样,发挥着监督社区干部、反馈群众问题等作用,有效克服了基层监督人手不足、力量分散等问题,有力确保了基层监督工作无盲区、无死角。
在廉情监督员全覆盖、无死角的监督下,杨柳社区实现了征地拆迁领域连续三年“零信访”、矛盾纠纷发生率大幅下降、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两降一升”,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基层治理示范社区等一大批硬核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