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县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高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在各级党委、政府、综治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安置帮教工作体系,以创建“平安达县”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体系,狠抓落实,促进安置帮教工作扎实开展,全县共回归刑释解教人员360人,其中解除劳教人员41人,落实帮教人员350人,落实安置人员347人,帮教率和安置率分别达97.2%,和96.4%,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以内的安置帮教工作目标,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充分发挥安置帮教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达县”,深入推进达县“3357”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创建“平安达县”活动为契机,筑牢了安置帮教工作基石
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新举措,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又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积极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以开展平安创建工作为契机,加大了安置帮教工作力度,进一步筑牢了安置帮教工作基石。
(一)认真抓好摸底排查、衔接工作,切实减少脱管、漏管。一是认真做好调查摸底专项工作。从2007年1月起至4月25号前,对2004、2005、2006年三年间的刑释解教人员开展调查摸底活动。专门成立了调查摸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从工作体制和机制上严格监督和检查,同时逗硬奖惩,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认真做好衔接工作。衔接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通过分析我县回归的刑释解人员脱管的情况,及时制定和落实帮教措施,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对刑释解教人员及时造册、及进家访、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同时重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生产安置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做到“三不”、“四个一样”(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罪过;政治上一样对待、经济上一样支持,工作上一样信任、生活上一样关心),通过扎实有效的工和作,确保了我县的安置帮教工作有序推进。
(二)、抓好刑释解教人员过渡安置基地(企业)前期筹备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光安其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达县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领导小组从我县的实际出发,及时谋划帮教工作思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置帮教工作措施,把刑释解教人员达渡安置基地纳入议事日程,只有抓好过渡性安置基地(企业)建设,才是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就业的有效途径。按照《关于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企业的意见》的文件要求,落实中央、省综治委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安置帮教工作的优惠政策,目前已完成达县安置帮教基地在河市的征地手续,基地建设筹备工作有序进行,我县的安置帮教基地也即将投入建设。
二、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多措施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涉及面宽,工作量大,单靠一个单位、一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我县的安置帮教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综治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成员单位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已经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格局。如达县司法局南外司法所扎实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积极主动地找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配合,近三年共安置刑释解教人员达238人,投入安置帮教经费近二万余元,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如达县黄都乡椅湾村刑满释放人员周贤兵,2007年9月刑满释放回家后,无田耕种,无家可居,大树司法所协调相关部门,在村支两委一班人的支持下,解决其安家和田地事宜。后又及时向黄都乡党委、政府汇报,乡政府每月补助200元的生活费,在真情的帮教下,现周贤兵思想状况稳定,己外出务工谋生。如达县福善镇关家村的刑满放人员李树刚,于2005年1月刑满释放。成天无所事事,也没有到当地司法所报到,却经常到省、市、县的检察院和法院上访,达县司法局福善司法所知晓这一情况后,立即向党委、政府作了汇报,积极融入安置帮教工作,了解到李树刚在生产、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后,和镇党委一班人齐心协力研究安置方案,并与关家村村委会协商安置事宜,镇政府千方百计挤出资金1万多元,为其购买了一套住房和农用工具,解决了生产上的困难。后又与达县福善汽车站老板魏在荣联系,帮助解决他生活上的困难(每月工资700元),在社会好心人的帮助下,李树刚于2007年7月和李波喜结良缘。
二、存在的问题和2008年工作思路
(一)、存在的问题
1、社会参与力度不够。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对刑释解教人员认识上有误区,对安置帮教工作时有抵触情绪。加上社会上劳动力过剩,给安置帮教工作来一定的压力。
2、信息网络不够健全。目前我县的基层司法所只有8个所配备了电脑,有些所只能靠人一查阅,不能快捷一调阅相关信息资料。
3、脱管、漏管现象还依然存在。由于基层司法所、公安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我县有些司法所现只有一名工作人员。有些刑释解教人员出监狱后直接流散于社会,不落户或人户分离等问题以及“三假”现象突出,从而导致了脱管和漏管现象还依然存在。
4、刑释帮教人员对帮教对象思想工作做得还不够细。有的乡镇对刑释解教工作不高度重视,更谈不上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培训和安置帮教具体工作。
(二)2008年工作思路
一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实行现代化的规范化办公,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化管理。二是加强帮教队伍建设。提高帮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培训。帮助提高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脱贫致富的能力。四是建立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县综治委牵头,组织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定期通报在册人员情况,实行动态掌控,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督管理,防止脱管和漏管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