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抓好以小麦条锈病为重点的小春病虫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来源: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2006-03-15
点击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高空远距离传播的病害,具有流行性和毁灭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常造成小麦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达县是小麦条锈病常发区。今年1月11日,我县在石梯镇11村1社首先查见小麦条锈病。据省植保站调查统计,截止3月5日,全省已有42个县发生小麦条锈病,比去年同期增长2.3倍,今年全省小麦条锈发生具有发生早、病点多、来势猛等特点,针对这一严峻形势,省农业厅已于3月5日在绵竹召开全省小春病虫防治工作会。根据省、市病虫预报,参考本县小麦条锈病发生历史资料,结合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今年我县小春病虫将偏重发生,其中条锈病将大流行,预计发生面积25万亩。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防灾减灾工作,确保全县小春和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的实现,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要对以小麦条锈病为重点的小春病虫防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业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小麦条锈病的流行性和毁灭性特点,认真抓好以小麦条锈病为重点的小春病虫防治工作,确保今年小春粮食稳产增收。对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发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农技部门要主动抓,相关部门要配合抓,全力以赴,打好“防病保粮,虫口夺粮”攻坚战,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针对当前农村外出劳动力较多,科学种田“明白人”少的实际情况,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板报、印发资料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小麦条锈病和小春其它主要病虫害的危害性和防治关键技术,搞好防治示范样板,召开好防治现场会,培训好技术“明白人”。

    三、勤查早治,科学防治。各乡镇要落实专人,组织群众,以当地风口河谷地带和老品种种植区为重点进行全面普查和监测,掌握发生动态,做到勤查早治,并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县植保站。防治小麦条锈病要把好四关:一是防治时间要抓“早”。3月20日前必须普遍施第一次药,过迟(超过4月5日)施药效果欠佳。二是要选好对路农药。亩用25%科惠20—30毫升或12%灭菌强40—50毫升或15%(三唑酮100—125克),兑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严禁使用含有硫磺、质次价低的三唑酮复配农药制剂。三是要用高性能喷雾器。大力推广卫士牌WS-16新型手动喷雾器,提高农药利用率,确保防治效果。四是施药要有间隔时间。防治锈病需酌情施药1—2次,间隔7—10天。防治锈病最好集中成片,统一行动,全民参与,群防统治。针对农村缺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各地要组织防治专业队伍,采取打收取劳务费或承包防治的办法,把防治工作抓落实。在抓好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同时,各地还应抓好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蜘蛛和油菜菌核病等病虫的防治工作。

    四、部门配合,落实责任。小麦条锈病的流行特点决定了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打好防治总体战。农业部门要集中组织技术力量,搞好病虫监测,制定应急防治方案,及早开展技术培训;财政部门要预算和落实植保经费,确保病虫监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广电部门要加大对重大病虫的预测情况和防治技术的宣传;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准确的气象预报;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大农药打假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农业、供销等部门要及时组织好对路农药和器具,确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每个乡镇必须抓好500亩以条锈病为重点的小春病虫防治示范片。县政府将组织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督查,凡因工作不力造成大面积减产的乡镇,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六年三月十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