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加强强寒潮后大春农作物田间管理的紧急通知
来源:区政府办
发布日期:2006-04-12
点击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4月10日至13日,我县遭遇特大强寒潮降温、大风、暴雨天气过程,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持续时间80小时以上,铁山、碑庙、堡子高山区出现降雪,最低温度在0℃左右,大春作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冷害,特别是水稻秧苗受害尤为严重。据调查和各地反映,水稻一般死苗达20—30%,严重的达70%以上,部分地方将出现不能满栽满插的严重后果。为此,各乡镇政府、县政府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补救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现就加强强寒潮后大春农作物田间管理紧急通知如下:

    一、紧急行动,准确掌握农作物受灾情况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人员,深入田间进行详细调查, 逐村、逐社、逐户统计农作物受灾情况,针对不同的受灾程度,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补救措施。

    二、依靠科技,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

    针对我县大春受灾实际情况,可采取“栽、育、防、管、改”的技术措施,确保大春生产满栽满插。一是“栽”。我县大部分水稻苗龄已在5叶左右,正是移栽的关键时期,可采取半旱式和宽窄行早栽浅插,特别是旱育秧要及早移栽本田,劳动力缺乏不能及时移栽的可采取寄栽秧母田的方法,满足秧苗生长的适宜环境,避免气温回升和太阳曝晒的再次危害。对缺秧严重的又是旱育秧的可采取寄栽方式培育多蘖壮秧。二是“育”,即补种补育。对水稻秧苗损失严重、不能确保满栽满插的农户,应立即采取补育措施,在品种选择上,主要选择冈优系列且生育期在150天以下的品种。三是“防”。即要注意病害的防治。旱育秧苗床应普遍喷施一次敌克松,并揭膜炼苗,防止寒潮后高温烧苗;水田湿润育秧的,切忌寒潮后放水过急,应待气温回升后分次逐步降低水层,保持花花水,雨天则要灌浅水,避免秧苗失水,加重损失。寒潮后易诱发水稻多种病害的发生,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生应立即防治。四是“管”,即加强肥水管理。寒潮后切忌立即追施肥料,应待气温回升,秧苗开始走新根、恢复正常生长后,再适量追施肥料。追肥可配合施用磷酸二氢钾和营养型的生长调节肥等,促进秧苗正常生长。受寒潮影响小的农户,也要加强秧苗的水肥管理,培育壮苗,为水稻栽插的余缺调剂打好基础,确保水稻满栽满插。同时,要加强对玉米、麻苗、高粱苗、柑桔嫁接苗的管理。五是“改”。对通过相互调剂仍不能实现满栽满插的农户,要采取改种蔬菜、夏秋玉米、大豆、高梁等其他作物,严禁土地抛荒。

    三、强化责任,确保大春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将各项工作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各乡镇要实行主要领导包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的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肃纪律,各乡镇干部和涉农部门主要领导在春耕生产期间,一律不得擅离岗位。二是部门配合,密切协作。各相关部门要组织人员深入到各乡镇,协助抓好春耕生产工作。农业局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到村社、农户和田间地块,指导农民做好春耕生产,搞好技术服务;农业、工商、物价、质监等部门要做好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不法行为,保护群众合法利益;农业局、供销社要做好物资的供应。三是县委,县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农业等有关部门明查暗访、追踪督办,并及时通报各地情况,对工作不力,补救措施落实较差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二○○六年四月十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