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探索建立“四大体系”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来源:达川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日期:2021-12-17
点击数:

  近年来,针对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水平不高、应急救援装备人员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不强等问题,达川区探索建立“救援联动、灾害防御、安全防范、共建共治”四大体系,着力强基础、补短板、提能力,积极推进达川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打造30分钟救援圈”经验做法被达州日报、达州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一、探索建立“应急救援联动”体系,提升救援能力。一是健全救援机制。构建“13x”应急救援体系,创新中心站应急救援站点模式,西部、东部、南部片区分别以石桥、大树、赵家为中心建立综合应急救援站,同步建立中心带动方圆8000余平方千米的乡镇小型救援站,形成大小联动、共同救援的格局,实现全覆盖救援辐射24个乡镇35万余人。二是壮大救援队伍。探索专职救援兼职救援义务救援模式,采取中心队伍带动其他队伍方式,构建以120人的消防救援大队专职综合救援为主、3个中心救援站150人兼职救援为辅、24个乡镇救援点750余人义务救援为备勤的应急救援队伍363支,实现灾害救援无盲区。三是增强救援储备。构建“区---社”四级分灾种物资储备体系,建成以区级储备20余万件各类救灾物资为主、3个中心救援站储备4万余件救援物资为辅,各乡镇、村社、地灾隐患点、危险区等储备1.4万余件救援物资的前置储备体系,实现灾害救援无死角。

  二、探索建立“应急灾害防御”体系,筑牢人民防线。一是强化监测预警。分布式建立监测点,采取视频监控、地面巡护和无人机排查等方式,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森林防火等领域实时监测,掌握险情变化,构建“人机协同、地空配合”监测体系。目前,共建立水情监测点14个、地质灾害监测点193个、林火监测点10个。二是强化分析预判。整合水务、气象、林业等行业专家力量,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风险等级、防范要点,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隐患排查情况,预判确定重要防汛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山火易发点,完成隐患点治理项目25个,排除危险530余处,实现地灾避险搬迁项目18户,实现全域综合治理。三是强化应急处置。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联动响应”原则,成立“区级领导牵头行业部门配合”的应急处置体系,分级分类制定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18份,修订完善指挥部工作规则18个,做到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三、探索建立“应急安全防范”体系,提高生产水平。一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立协调联动机制,重点时段组织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研判本地危化、烟花爆竹安全形势,每年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充实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通过机构改革和社会招录等方式增加安全监管人员80余人。二是实现安全生产依法治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建成煤矿企业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8家,非煤矿山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2家,加油站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21家、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8家,烟花爆竹批发仓库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3家。三是推进安全生产预防控制。建立完善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落实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实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闭环管理,按照“突出重大隐患整改、注重重大危险源监管,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的工作思路,实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动态监管。截至目前,共对10余家企业采取了分级管控措施。

  四、探索建立“应急共建共治”体系,打造应急阵地。一是建设安全社区。以争创省级安全社区为契机,推动村(社区)应急机构规范化和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全力保障城镇安全运行。目前,已建成翠屏街道、赵家镇、管村镇等省级安全社区4个,宣传教育载体安全体验中心1个。二是动员社会参与。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动员、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力量的五社联动机制,加强社会应急力量动员,强化公众自防自治、群防群治、自救互救等协同联动能力,引导500余名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突发事件应对。三是发展巨灾保险。建立安全风险分担机制,创新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形式,推出“保险服务科技”安责险新模式,强化保险机构灾害事故预防和灾后补偿服务,引导多方力量参与风险管控和事故预防,全区累计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覆盖企业超过200家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