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面对复杂严峻的环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稳增长决策部署,达川区经济运行情况保持稳步恢复,发展质效进一步提高。
一、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形势
地区生产总值(GDP):从全国来看,1-9月增速同比增长9.8%。从全省来看,增速同比增长9.3%(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增速同比增长9%(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从全区来看,增速同比增长8.5%(低于全国1.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低于全市0.5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加值:从全国来看,1-9月增速同比增长7.4%。从全省来看,增速同比增长7.2%(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增速同比增长7.3%(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从全区来看,增速同比增长7.5%(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增加值:从全国来看,1-9月增速同比增长10.6%。从全省来看,增速同比增长9.2%(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增速同比增长7.4%(低于全国3.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8个百分点)。从全区来看,增速同比增长4%(低于全国6.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3.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全国来看,1-9月增速同比增长11.8%。从全省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0.7%(低于全国1.1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0.8%(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从全区来看,增速同比增长8.1%(低于全国3.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2.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2.7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从全国来看,1-9月增速同比增长9.5%。从全省来看,增速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0.8%(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从全区来看,增长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全国来看,1-9月增速同比增长7.3%。从全省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1.5%(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2.8%(高于全国5.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从全区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3.4%(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全国来看,1-9月增速同比增长16.4%。从全省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8.9%(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增速同比增长20.1%(高于全国3.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2个百分点)。从全区来看,增速同比增长22.4%(高于全国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3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全国来看,1-9月增速同比增长9.5%。从全省来看,增速同比增长9.4%(低于全国0.1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增速同比增长9.8%(高于全国0.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从全区来看,增速同比增长9.9%(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全国来看,1-9月增速同比增长11.6%。从全省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1.3%(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从全市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1.4%(低于全国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从全区来看,增速同比增长11.7%(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3个百分点)。
1-9月,达川区经济形势持续恢复发展,有6个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趋于平稳。各项经济指标中,第三产业稳步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达州市第三产业首次超过全省水平,全区第三产业领先优势不断放大;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较一季度回落幅度大,分别回落18.3、17.5个百分点,从四川省到达州市至达川区这两项指标在二、三季度奋起直追,一改一季度大幅落后局面,大幅领先全国水平;全国GDP总量、第一产业受去年基数抬升影响,三季度发展趋于平稳,省、市、区与全国发展速度差距不断缩小;第二产业三季度与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较二季度进一步拉大,发展形势严峻。
二、与兄弟县市区对比情况
1-9月,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31.1亿元,增速8.5%,排第四位,比第一位的宣汉县(10%)低1.5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的通川区、渠县(9.2%)低0.7个百分点,比第三位的大竹县(9%)低0.5个百分点,高于万源市(8.3%)0.2个百分点、高新区(8.2%)0.3个百分点、开江县(8.1%)0.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3.2亿元,增速7.5%,排名第二位,比第一位的渠县(7.6%)低0.1个百分点,比第三位的大竹县(7.4%)高0.1个百分点,比第七位(最后一名)的高新区(6%)高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58.6亿元,增速4%,排名第八位,比第一位的宣汉县(10.5%)低6.5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的高新区(8.6%)低4.6个百分点,比第七位的开江县(5.5%)低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1%,排名第七位(全市最后一名),比第一位的宣汉(13.5%)低5.4个百分点,比第二位的渠县(11.8%)低3.7个百分点,比第六位的万源(10.5%)低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实现119.4亿元,增速11.3%,与渠县并列第一位,比第二位的通川区(11.1%)高0.2个百分点,比排名第七位(最后一名)高新区(7.8%)高3.5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13.4%,排名第一位,比第二位的高新区(13.2%)高0.2个百分点,比排名第七位(最后一名)的开江县、宣汉县(12.3%)高1.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45.17亿元,增速22.4%,与通川区并列第二位,比第一位的宣汉县(22.6%)低0.2个百分点,比排名第三位的渠县(20.1%)高2.3个百分点,比排名第七位(最后一名)的高新区(6.1%)高16.3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12.5%,排名第八位,比第一位的高新区(50.2%)低37.7个百分点,比排名第七位(最后一名)的大竹县(23%)低1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407元,增速11.7%,排名第一位,比排名第二位的开江(11.6%)高0.1个百分点,比排名第六位(最后一名)的大竹县(11.2%)高0.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30543元,增速9.9%,与通川区并列第二位,比排名第一位的渠县(10.0%)低0.1个百分点,比排名第五位(最后一名)的万源市(9.6%)高0.3个百分点。
从当前情况看,达川区经济发展整体呈现两极分化,部分指标增长情况原本就举步维艰,第三季度更是雪上加霜。第二产业和规上工业发展持续下跌,1-9月增速仅4%和8.1%,排名末尾并与全市发展水平持续拉大;GDP增速排名较二季度下滑一位至第四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两个收入稳步提升,延续了今年以来全面领跑全市的繁荣景象,但领先优势仅维持在0.2个百分点以内,已面临追兵已至,强兵围堵的境地。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第二产业形势严峻。第二产业增加值三季度当季增速-5.8%,较二季度当季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累计增速4%,较上半年下降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三季度当季增速-12.4%,较二季度当季环比下降23.1个百分点,累计增速3.4%,较上半年下降4.6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达今年之最,如果工业增加值增速能够提升5.2个百分点达到全市平均增速水平8.6%,将拉动全区GDP增速上升0.9个百分点到达9.4%;建筑业增加值三季度当季1.4%,较二季度当季下降3.6个百分点,累计增速4.2%,较上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原本第二产业发展就仅靠建筑业一条腿走路,三季度资质建筑业总产值排名下滑两位至第四,第二产业经济形势异常严峻,工业发展面临瓶颈,成为制约全区GDP总量和增速提升的主要“痛点”和“难点”。
二是第三产业稳中有难。1-9月,第三产业发展呈现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靠前,但核算GDP的部分分项指标落后的形势,第三产业指标增速中有12个指标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区GDP实现排名突围,如果第三产业中的增速指标均提升至全市平均水平,预计全区GDP增速将提升0.3个百分点达到8.8%。
三是扩充增量后劲不足。今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对新增入库企业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完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入统的难度,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新增入库企业198家,其中达川区完成14家,大竹县完成46家,通川区完成45家,渠县完成36家,宣汉县完成34家,万源市完成9家,高新区完成8家,开江县完成6家。目前,全区完成14家新增入库企业中区经信局完成工业5家,区住建局完成建筑业3家,区商务局完成批零住餐6家。还差市上目标任务14家,完成进度缓慢,需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快推进工作进度。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任务,建议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稳不忘忧,好中知难,决不能有松口气、减减压的想法,全力做好全年经济发展工作。
一是实干担当,以负重前行对冲经济下行。当前,达川区正在经历第四次调整,达川发展又将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短期来看将决定经济运行发展方向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因此建议区经信局和区住建局要坚持带头研判,厘清新形势下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三季度数据为基础,聚焦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建筑业总产值增速缓慢的症结,围绕目标任务找短板、找差距,添措施、提质效,把优势育强、把短板补齐,全面弥补欠账,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是抓住机遇,以发展的确定性对冲不确定性。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了达川区“建设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高地,打造城市型经济先导区”的发展定位,达川区要抢抓发展机遇,做活做靓现代服务业,一方面要继续保持第三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全面领跑全市,站稳服务业第一方阵,另一方面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重点关注装卸搬运和仓储业营业收入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房地产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速较低的情况,指定专人下沉到报表的企业中去,有的放矢的补齐短板,力争全年指标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为拉动全区GDP增速上行贡献力量。
三是尽锐出战,以优质增量对冲减量。10月至11月是全年升规入统的关键时期,是招引增量、激活存量、扩大总量的决胜时期。截至目前,区经信局牵头的规上工业目标任务净增10家,拟退库0家,已完成入库5家,下差目标任务5家;区商务局牵头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和规上服务业目标任务净增14家,拟退库11家,已完成6家,下差目标任务19家;区住建局牵头的资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目标任务净增4家,拟退库3家,已完成入库3家,下差目标任务4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标目标任务,充分挖掘,做到靶向入库,精准吸附,入库一批规模大、质量好、发展快的规模(限额)以上企业,进一步扩张总量、提高比重、优化结构、提升全区在库企业质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