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小学、幼儿园:
天气逐渐转热,学生溺水事故进入多发期,为有效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发生,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现发布2021年七号预警——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
一、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溺水事故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溺水事故的危险性,提高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意识。各学校在4月第三周(19日-25日)集中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周”活动,要制定详实活动方案,丰富宣传教育形式,扎实开展防溺水教育活动。
二、多措并举,强化教育
(一)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教育对象,要将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重点教育对象。二是突出重点教育时段,要将放学后、双休日、节假日,特别是暑期作为重点防范教育时段。
(二)坚持“二个一”教育。要坚持“每天课间操集中一分钟教育,每周一短信家校提醒”的安全教育制度,采取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安全课、召开防溺水主题班会、学生撰写防溺水作文、致学生及家长的公开信、防溺水专题家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防溺水教育,切实提高学生、家长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的意识。
(三)明确“六不一会”要求。一是不在无家长(或监护人)带领下私自外出游泳或戏水。二是不擅自(未经家长许可)与同学结伴游泳或戏水。三是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戏水。四是不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戏水。五是不到无人监管和有禁止游泳告示的江河、溪流、山塘、水库、不明水坑边玩耍戏水。六是在见到有人落水而自己又无能力救护的情况下,不要惧怕逃离或者冒然下水施救,要采取呼救及报警等措施。七是会在下水游泳时使用救生衣、救生圈等自我防护措施,学会基本的应急自救、求助、报警方法。
三、严密防范,落实责任
(一)开展防溺排查活动。各学校要在日常安全隐患排查基础上,加大排查力度,扩大排查范围,校内水池、水坑、河流等有危险的区域要加固安全设施,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对学校周边的河流、水库、池塘以及学校附近工地上的水坑等,要在校门口设置安全提示语,提示这些地方存在的危险。要加强学校值班人员的巡逻力度,严防学生在校期间私自下水游泳、戏水,预防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学生监管教育。各学校要进一步落实学校门卫、值班人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教育职责,严格禁止学生在上放学途中及在校期间擅自下水游泳,加强监管,发现缺课学生要及时告知家长,并掌握去向,消除管理疏漏。
(三)落实学生监护责任。各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通过家长信、手机短信、电话、家长学校、家长会、微信等多种渠道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每周一短信制度,提醒家长履行安全教育和监护责任。要持续认真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教师家访活动,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家庭进行排查,并发放告家长书,确保家访和告家长书覆盖率达到100%。
(四)建立齐抓共管防溺网络。各学校要主动提请当地党委政府完善辖区河、堰、塘等水域的警示标语,落实村社干部加强对危险水域的巡查管控责任。持续开展学校巡河制度,形成联防机制。
达州市达川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2021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