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去冬今春,我县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冬干连春旱,给小春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尽管全县干群奋力抗灾自救,小春粮食仍较上年略有下降;大春粮食生产又遭遇多次区域性暴雨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给全县夏粮生产带来了一定损失。晚秋生产是全年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前,要把晚秋生产作为弥补灾害损失,实现抗灾夺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做到以秋补夏,早谋划、早安排、早准备、早动手,按照“稳定再生稻,主攻秋洋芋,扩大秋玉米,开发秋杂粮,多种秋季菜”的思路,做到物资、资金、面积、技术、示范和责任落实,力争全县晚秋粮食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晚秋粮食总产达到3万吨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元钱。为确保全年增粮增收目标任务的实现,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对2013年晚秋生产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各尽其责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要站在确保全县粮食安全的高度来重视晚秋生产,大春损失晚秋补,保证全年粮增产、钱增收。要抓住晚秋生产的有利时机,积极掌握农业生产的主动权,科学规划,规模发展,全力推广“菜-稻-菜”、“麦/玉/豆(苕)/菜”、“马铃薯/玉/豆(苕)/菜”等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种植模式。要把晚秋生产的重点放在抓好再生稻、秋菜、秋洋芋、秋红苕上,层层分解面积,落实到村社、农户和田块。县农业部门要加强晚秋生产的协调指挥,抓好技术培训和指导,供销部门要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发改、工商、农业等部门要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打击假劣农资和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
全县规划种植晚秋作物23万亩,其中:晚秋粮食作物18万亩(蓄留再生稻5.0万亩,再生高粱0.1万亩,秋玉米1.5万亩,秋红苕1.4万亩,秋洋芋10万亩,其它秋杂粮0.43万亩),力争秋粮总产达到2.6万吨以上。建成“千斤粮万元钱”现代农业产业基地3万亩,其中核心片0.2万亩;建成“吨粮五千元”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万亩,其中核心片0.2万亩。晚秋蚕桑生产饲养秋蚕3000张,产茧10万公斤以上,产值300万元以上。
三、强化科技,狠抓落实
(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再生稻主要布局在石桥、银铁、桥湾、龙会、永进、石梯、五四等光、水、热资源较好、海拔400米以下的巴河、州河沿线;秋洋芋重点布局在石桥、金檀、河市、金垭、大堰、堡子镇等片区;秋红苕布局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地方;再生高粱布局在海拔350米以下的银铁乡、石桥镇、石梯镇等片区;秋玉米布局在有灌溉条件的低海拔平坝区;“千斤粮万元钱”基地规划在麻柳镇、亭子镇、双庙乡、赵家镇、金垭镇、大堰乡、罐子乡、管村镇、石梯镇、石桥镇;“吨粮五千元”基地规划在金檀乡、九岭乡、管村镇、石梯镇、罐子乡、金垭镇、大堰乡。
(二)分类指导,加强田管。晚秋作物生产周期短、技术性强,各地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晚秋作物技术培训,切实把晚秋高产增效技术培训到农户,落实到田块,确保高产、高效。秋洋芋要选用脱毒高产良种,大力推广稻草覆盖栽培技术,带芽下种和增施有机肥。再生高粱应选泸糯8号杂交高粱,提前采收头季高粱,砍杆留桩,待再生苗发出后,适时定苗。秋玉米选用高产良种,合理密植,保苗攻杆,抓好病虫害防治。秋红苕要狠抓深沟高厢和早栽密植。秋菜要重点推广耐热抗涝品种,搞好集中育苗、营养钵育苗,适度密植,重施底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
(三)示范引导,突出样板。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农技站在水稻收获期及收获后,大造声势,扩大宣传,做到不等不靠,立即行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乡镇要根据分配任务抓好200亩晚秋作物生产示范片,县上在石桥镇、银铁乡、桥湾乡抓好1000亩再生稻示范片。各粮经复合产业基地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抓好300亩的粮经复合示范片,县农业局抓好双庙乡的高坎村、新利村、二东村、红巾村600亩的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核心示范区展示片。
四、加强督查,落实责任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晚秋生产,切实解决资金、技术、物资、劳动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各乡镇长为晚秋生产第一责任人。县督查室、农业局要不定期到各乡镇开展督查工作,对推进工作不力,任务完成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对建设进度快,质量效益好,推进工作突出的乡镇,要通报表彰。
附件:1.达县2013年晚秋生产任务计划指导表
2.2013年“千斤粮万元钱”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划
地点及面积分布
3.2013年“吨粮五千元”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规划地
点及面积分布
达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