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报数,先入库”,规模(限额)以上在库企业质量对全区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一季度我区实现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37.4亿元,增速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4亿元,增速30%,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较好的体现了我区服务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景象。但4-5月社消零排名下滑至第二,二季度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形势严峻,二季度排名保“位”战形势不容乐观。
新增企业入库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路径,是提升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但目前全区商贸服务业在库企业存在质量不高、支撑乏力、风险突出的问题,现将我区规模(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在库企业现状分析如下:
一、商贸服务业在库企业基本情况
全区规模(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共202家,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9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4家(含退库并保留基数5家),占比全市商贸服务业在库企业的15.2%,总量排名全市第二。限额以上98家商贸在库企业中,批发业19家,零售业45家,住宿业10家,餐饮业24家。规模以上104家服务业中营业收入指标用于季度核算的35家,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1家,装卸搬运和仓储业1家,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0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3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家。
二、与各县市区对比情况
(一)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对比情况。一是总数少。达川区批零住餐四个行业在库企业总数98家,总量排名全市第5,比同为主城区的通川区少41家,比大竹县少21家,比宣汉县少18家,比渠县少6家,仅高于开江县和万源市。二是差距大。分行业来看,零售业和餐饮业差距明显。零售业和餐饮业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季度国民生产总值GDP排名的指标之一。达川区零售业45家,餐饮业24家,1-5月限额以上零售业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分别为25%和33.5%,比全市零售业销售额(营业额)增速最高的通川区分别少7.8个百分点和28.6个百分点,在全市来看也处于中游水平,竞争优势不明显。三是增速低。批发业销售额增速和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对于第三产业增加值和GDP核算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达川区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18.9%,全市平均21.6%,距离排名第一的宣汉26.8%落后7.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速45.9%,全市平均水平47.5%,落后排名第一的开江县104%落后56.6个百分点。
全市各县市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分布情况 | |||||||
序号 | 各县市区 | 合计 | 批发业 | 零售业 | 住宿业 | 餐饮业 | 1-5月社消零增速 |
1 | 达州市 | 744 | 84 | 410 | 82 | 168 | 24.5 |
2 | 通川区 | 139 | 24 | 61 | 19 | 35 | 28.3 |
3 | 达川区 | 98 | 19 | 45 | 10 | 24 | 27 |
4 | 宣汉县 | 116 | 13 | 67 | 17 | 19 | 25.4 |
5 | 开江县 | 80 | 9 | 53 | 3 | 15 | 24.4 |
6 | 大竹县 | 119 | 7 | 69 | 12 | 31 | 16.9 |
7 | 渠县 | 104 | 4 | 59 | 11 | 30 | 25.8 |
8 | 达州经济开发区 | 16 | 6 | 6 | 1 | 3 | 15.3 |
9 | 万源市 | 72 | 2 | 50 | 9 | 11 | 21.1 |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对比情况。一是户均收入高。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4家,1-4月实现营业收入15.89亿元,同比增长6.6%,营业收入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市第二位和第八位。企业户均收入1605.61万元,远高于通川区的1243.62万元、渠县的440.43万元、宣汉的593.24万元,导致企业发展趋于饱和,营业收入增速上行压力大,风险高。二是考核企业少。规模以上服务业总数104家,但营业收入增速纳入季度GDP考核的企业只有35家,占比33.6%。全市总数567家,用于核算291家,占比51.3%,通川区总数142家,核算企业87家,占比61.2%,宣汉总数72家,核算48家,占比66.7%,渠县总数90家,核算45家,占比50%。 三是增速负担重。由于我区用于季度核算的企业只有35家,1-5月累计目标增速高达90%,其中2家企业退库但保留基数,就需要更多在库企业高速增长来拉动。1-4月用于核算的行业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1家,增速126.7%,全市平均增速29.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家,增速149%,全市95.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6家,增速93.5%,全市84.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5家,增速55.4%,低于全市1.1个百分点,是因为去年退库一家汽修企业,其基数较大,拉低该行业24.4个百分点。
全市各县市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分布及增速情况
序号 | 各县市区 | 单位数(户) | 营业收入(万元) | 增长速度(%) | 户均收入(万元) |
1 | 达州市 | 567 | 518908 | 21.5 | 915.18 |
2 | 通川区 | 142 | 176594 | 26.2 | 1243.62 |
3 | 达川区 | 99 | 158955 | 6.6 | 1605.61 |
4 | 宣汉县 | 72 | 42713 | 57.4 | 593.24 |
5 | 开江县 | 37 | 15604 | 29.9 | 421.73 |
6 | 大竹县 | 80 | 38623 | 31.3 | 482.79 |
7 | 渠县 | 90 | 39639 | 34.2 | 440.43 |
8 | 万源市 | 27 | 8277 | 35.5 | 306.56 |
9 | 经济开发区 | 20 | 38503 | 13.5 | 1925.15 |
注:全区限上服务业104家,扣除保留基数企业5家共99家。
(三)全市月度新增入库情况。2021年服务业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入库目标任务数150家,其中服务业97家,商贸53家,截至目前共入库0家。全市已入库12家,其中服务业4家,商贸8家。我区入库工作进度滞后,年度入库压力巨大。
三、在库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在库企业缺质。一是总数不多。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总数98家,排名全市第五,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104家,排名全市第二,但是营业收入用于季度核算的企业仅有35家,商贸企业总数和规上服务业用于核算的企业数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入退库不畅。2018年-2020年3年来商贸服务业共入库87家,退库26家,全市平均为83家和24家,入库企业中商贸47家,服务业40家,退库企业中商贸18家,服务业8家,仅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三是结构不优。全区零售业和餐饮业企业总数占比较低,在库汽车企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规模以上服务业中营业收入用于季度GDP核算的七个行业门类结构失衡、覆盖不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川区0家,通川区10家。
(二)数据支撑缺力。一方面是负增长严重。全区有28家商贸企业在库时间超过5 年,企业按照1000万年营业收入入库,每年45%的增速,5年将翻番6.4倍既为6400万。但是目前在库企业的情况还更加严峻,禾林汽车15年入库,年营业收入4700万,2020年全年3.9亿元,今年30%的增速预计达到5亿元,商品销售额已翻10倍。华夏康年酒店14年入库,年营业收入800万,2020年全年6500万,预计今年底9700万,营业额已翻12倍,类似情况在“老”企业中屡见不鲜,增长潜力已经趋于饱和,急需“新”企业更新换代,注入活力。另一方面是负重前行。规模以上服务业目前已退库但是保留基数的企业5家,停歇业2家,全年共计3045千万,在库企业负重前行,原本在库企业的发展就已经趋于饱和,上行压力大,现在又雪上加霜,对于二季度营业收入累计增速90%的目标任务实现愈加艰难。
(三)风险防范缺效。一方面核查风险高。按照省统计局数据核查工作相关安排,6-9月将开展执法检查,达州将抽不低于220家,其中达川区商贸服务业共14家,省局第一批抽中的我区规上服务业必查企业4家,均是用于核算的企业。5月20日,市统计局刘玲副局长带队到我区核查1-4月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数据质量,抽中的10家企业仅有两家19年、20年底新增入库的刘氏餐饮和卓瑞兴煤炭企业数出有据、契合匹配,其他8家由于拿不出有力的票据支撑,均界定为虚报,其中穿越汽车虚报比例高达100%以上,统计风险突出。另一方面基层基础建设不规范。由于统计工作改革,数据质量核查和统计执法工作将常态化开展,全覆盖企业,而我区规模(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业企业准备的基础数据台账和原始凭证根本无法支撑系统上报数据。
四、相关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壮大综合实力。“要报数,先入库”,新增企业入库工作是数据质量的“生命线”,全区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站稳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就要按照区级领导的指示要求,充分认识在库企业质量的重要作用,一要狠抓新增入库。充分认识新增入库企业对于商贸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增量上求突破,在质量上谋发展,按照2021年服务业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入库分解任务目标,深度挖掘,新增入库一批质量高、效益好、潜力强的商贸服务业企业。二要及时化解风险。全面梳理目前在库企业存在的短板,针对停业歇业的,增长潜力饱和的,风险过高的企业要及时退库,规避统计风险,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线作战,两线全胜,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质效,不断壮大综合实力。
(二)创新举措,培育入库,提升造血能力。一方面要全面摸排,搭建预纳统培育库。将具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全面梳理和摸排,建立升规入统企业预纳统培育库,明确培育对象,着力抓好培育工作。另一方面要有的放矢,优化在库企业结构。针对限额以上商贸零售业和餐饮业,规模以上服务业用于季度核算的企业总数较少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挖掘全区企业名录,在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用于核算的七个行业上面狠下功夫,有针对性的调整结构,扩充在库企业总量,注入新鲜活力,补齐结构短板。
(三)明确职责,有效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实行“区级领导统领统筹、统计、商务部门主导主抓、股室专业人员落地落实、企业商户主体主动”四级联动,找准工作突破点、着力点,明确职责,有效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区统计局牵头负责商贸服务业企业入统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组织本系统做好申报企业的资料审核和程序申报。区商务局牵头负责服务业企业及个体经营户筛选、摸排、建立完善财务账簿,对符合入统条件的企业组织申报。各行业主管部门对一些已经达到入库标准的产业活动单位要积极引导其注册为法人单位,抓好大个体户的转型升级工作,逐步形成“产转企、个转企、小升规”的良性通道,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