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纹枯病、斑病、叶锈病等是我区玉米上的常见病害,在常发区发生普遍且较为严重,是影响玉米高产稳产的几种重要病害,对玉米单产影响较大。由于今年4~5月温湿度适宜,田间湿度大,病害发生早,病害基数大,特别有利于多种玉米病害发生和流行,目前,玉米纹枯病在部分早发区域均出现了达标田块,为此,各地要引起高度重视,注意及早加强对玉米纹枯病、斑病、锈病等病害的宣传和防治力度,以确保玉米丰收。
一、玉米主要病害发生趋势
1.玉米纹枯病:俗称 “花脚秆病”,是玉米生产的重要流行性病害,主要危害基部叶鞘、茎杆、果穗及叶片,形成不规则形或云纹状大病斑,湿度大时病部可见茂盛菌丝体,后结成白色或褐色菌核。重者蔓延至果穗形成“霉苞”,造成籽粒不饱满,甚至植株枯死,减产严重。据调查,今年玉米纹枯病发生早,局部区域发病田率高,感病品种病株率高。病害于5月10日河市田间始见,比去年提早1天,较常年偏早3天,5月中旬在金垭、河市、南岳等地调查,平均病株率7.83%,部分区域病株率达5~81%,平均25.1%,部分早栽玉米及感病品种已达防治指标。结合后期天气趋势等气象因素分析,预计今年玉米纹枯病将中等偏重发生,感病品种及常发区发生危害较突出。
2.玉米锈病和斑病:是玉米上的一种常发性病害,以叶片受害最重,严重时病叶枯死,今年玉米锈病和斑病分别于5月6日和9日始见,均较常年发生偏早,5月中旬调查,感病品种锈病病株率为9.5%,最高病株率25%,斑病病株率为8.4%,最高病株率11%。预计玉米锈病和斑病总体为中等发生,部分感病品种种植区发生危害严重。
二、防治措施
玉米拔节后期到抽雄期是防治玉米纹枯病等病害的最佳时期,重点对玉米纹枯病感病品种种植田、历年重病田块以及抽雄前纹枯病病株率达20%以上玉米田进行专治或兼治。防治方法:
1.玉米纹枯病的防治:先剥除基部感病叶及病鞘集中烧毁,再选用井冈霉素、菌核净、戊唑醇、肟菌·戊唑醇、井冈·多菌灵、井岗·蜡芽孢杆菌等药剂兑水后,对准植株中下部茎秆及其叶鞘等进行常规喷雾防治,每隔10天一次,连防2~3次。
2.玉米锈病和斑病的防治:在发病初期,选用三唑酮、戊唑醇、肟菌·戊唑醇等药剂兑水进行叶面常规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