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杨柳街道关于建立安全生产“五预”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
来源:杨柳街道
发布日期:2021-05-17
点击数:

达杨办发〔2021〕59号 

各村(社区)、各办(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建立预判、预警、预防、预备、预练“五预”工作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确保街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五预”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为达州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加快实现“两个定位”,贡献杨柳力量。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风险预判机制。一是常态推进。树牢安全风险意识,增强安全风险研判的主动性、敏锐性、预见性,建立“定期+适时”的风险研判长效机制,特别要围绕重点行业领域、 重要时间节点、季节更替、企业集中复工复产期,组建团队聚焦关键环节、重点部位的重大风险,定期会商研判,科学评估风险影响,精准确定风险等级,为提升风险预判实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精准辨识。要组织辖区各生产经营单位坚持“精准、系统、高效”原则,通过车间、工段、班组、操作岗位等“全方位”识别和设备、环境、人员等“全链条”识别,系统推进安全风险预判工作,织密织牢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防护网”。

(二)建立安全预警机制。一是推进预警网格化。建立健全街道、村(社区)、企业网格化监测机制,配齐配强监管人员,畅通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明确报送内容、程序和时限,归口收集、及时处理监测信息。二是推进预警点状化。相关部门要聚焦重点风险源、重大危险源,延伸安全监管触角,适当配备一线信息监测员,发挥前哨耳目作用,动态准确掌握真实情况,确保安全监管不脱管、不脱节。三是推进预警信息化。加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数据统计、分析、监测,及时掌握不同时段、不同气候、不同节点的风险情况,建立低风险提示、中风险预警、高风险报警的“三级”预警机制,及时向中高风险点、行业、企业发出系统预警信息,提醒督促相关地区、相关行业、相关企业采取预防措施,并跟踪督办落实整改措施。

(三)建立事故预防机制。一是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生产经营企业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定期全面排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按照措施、时限、资金、责任、预案“五落实”原则推进整改并加强闭环管理。督促指导生产经营企业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制度,完善事故隐患整治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坚决杜绝不安全生产行为。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确保问题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治,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组织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确保隐患及时整改到位,全力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二是强化监管执法。充实配齐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量,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培训,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聚焦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行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市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以“四铁”精神扎实开展监管执法,确保对高危行业领域、重点企业执法检查全覆盖。同时,要利用大数据提升安全监管精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探索开展“清单制+执法”,针对性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执法检查清单,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三是严格追责问责。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不到位、隐瞒迟报重大事故隐患、同类事故隐患反复出现等行为,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实行“责任倒查”,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

(四)建立应急预备机制。一是建立科学实用的应急预案体系。定期修订应急预案,邀请行业领域专家或社会机构进行技术审查,以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普查为基础,识别事件危害因素,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危害程度,提出控制风险、治理隐患等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建立高效联动的应急力量体系。根据应急救援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的安排部署,建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完善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科学依托民间应急救援力量,引导志愿者有序参与应急救援,鼓励在灾害易发多发点设置应急救援小分队,确保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救援处置有力。三是建立完善充足的物资装备体系。提升救援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加强储备本级启动应急响应所需救援物资、救援装备、救援机械,确保物资装备满足应急需要。四是建立布局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结合城镇人口总数、分布和建筑密度等实际情况,抓好应急避难场所规划。选择地势平坦、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开敞空间规划布局,加快推进建设,确保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满足需求。

(五)建立实战预练机制。注重以练为战、突出实训,多形式开展应急实战预练。各村(社区)每年至少组织综合应急演练1次以上。督促辖区企业建立应急演练制度,高危行业企业每半年至少组织1次综合或专项应急演练,车间(工段)、班组要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确保覆盖到最小工作单元。演练结束后要及时总结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措施,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组织领导,将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确保“五预”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二)加大工作保障。加大安全工作资金保障力度,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制度,积极探索基层安全生产专兼职人员激励机制,按照规定和标准落实岗位补助和相关待遇。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排安全生产经费,保障安全工作需要。

(三)严格督查考核。坚持以“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化开展明查暗访,通报和曝光突出问题,并督促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把“五预”工作纳入安全生产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完善考评办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督促工作落地落实。

(四)营造良好氛围。多形式加强宣传,营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防范”安全风险防范的浓厚氛围;及时总结提炼典型做法,把好的经验和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化下来, 推动“五预”工作机制走深走实。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杨柳街道办事处

                                                                        2021年5月17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