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情报:抓好玉米粘虫和一代螟虫的防治
来源:达川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2021-05-06
点击数:

玉米粘虫和螟虫(钻心虫)是我区玉米上的主要害虫,粘虫为玉米上常见的食叶性害虫,为害后造成缺刻等,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玉米螟虫种类主要有大螟、亚洲玉米螟、高粱条螟等,春玉米被大螟为害后主要造成枯心苗,被亚洲玉米螟为害后叶片常出现横排小孔、花叶等症状,以玉米一代大螟早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损失较重。

区植保植检站监测显示:河市监测点越冬代玉米螟成虫4月21日始见,较去年推迟5天;越冬代大螟成虫3月21日始见,较去年提早10天,累诱越冬代蛾71头,同比去年增加82.1%。南岳、石桥群测点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分别于4月26日、27日始见,比去年推迟10天,南岳点累诱蛾11头,同比去年增83.3%。玉米粘虫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初出现蛾峰,4月下旬进入低龄幼虫盛发期。4月下旬调查,田间被害株率0.5%-8.3%,部分田块发生较重。

从监测结果分析,今年越冬代玉米螟虫始发蛾期和蛾峰期总体较去年略推迟,部分区域越冬代大螟始发蛾期较去年提早,玉米螟虫于3月下旬末和4月下旬分别出现蛾峰,诱量高于去年同期。预计今年一代玉米钻心虫和粘虫总体为中等发生,略重于去年,局部玉米粘虫和大螟发生较重。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强虫情调查监测,及时抓好宣传,科学指导农民开展杀虫保苗防治工作,特别注意加强玉米秸秆堆集地附近、稻田埂及稻田附近种植玉米地块玉米螟虫和粘虫的防治。

一、一代玉米螟虫和粘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在越冬代玉米螟虫、粘虫成虫发生期,及时在玉米田间安置频振式杀虫灯或性诱捕器,诱杀成虫,减少田间落卵量及其为害;在玉米螟虫和粘虫落卵盛期,田间及时悬挂释放“生物导弹”(赤眼蜂携带病毒),将“生物导弹”产品挂在玉米叶片的主脉上,或摘取木枝条(每枝挂一枚)插在玉米地,每亩按 15 米等距离(离田边 2 米)施放 4~5 枚。

二、一代玉米螟虫和粘虫化学防控技术措施

在害虫卵孵化高峰期及低龄幼虫期,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杀虫单、甲维?高氯等药剂兑水喷雾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兼治粘虫等害虫。平坝浅丘区药剂防治大螟和粘虫的时期在5月上旬,玉米螟防治时期在5月上旬末至中旬,深丘低山区各时期相应推迟7天左右,药剂防治大螟和粘虫时期在5月上旬,玉米螟防治时期在5月中旬至下旬。

三、一代玉米螟虫和粘虫防控注意事项

开展玉米一代螟虫和粘虫防治时,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优先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在采取药剂防治时,优先选用生物药剂防治,使用农药时,不得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塘、库、堰、河流等地丢弃剩余农药、废弃液、农药包装物,或者清洗施药器械。严禁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使用农药。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应进行集中回收处理,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的发生。施药防治时,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科学合理安全施药,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施药作业人员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作物安全,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