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柑橘红、黄蜘蛛
柑橘红、黄蜘蛛是柑橘生产上的主要螨害,主要以成螨、若螨和幼螨为害柑橘的嫩梢、叶片、花蕾及果实,严重时常造成柑橘大量落叶、落花和落果,对柑橘树势、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
近期,区植保技术人员在河市、金垭等地调查,发现柑橘红蜘蛛平均每叶4.12头,最高12.7头/叶,平均有螨叶率49.5%,最高达83.4%,单叶有卵6.7粒,有卵叶率76.2%;柑橘黄蜘蛛平均每叶0.40头,有螨叶率17.6%,单叶有卵0.48粒,有卵叶率7.2%,柚类平均单叶有黄蜘蛛1.09头,有螨叶率39.3%。结果分析:我区橘园害螨虫口增长快,尤其是红蜘蛛虫卵明显增加,部分橘园已远超防治指标,呈现早发重发态势。
由于我区新植柚类、柠檬、橙类、杂柑类品种等幼龄果园占比较大,加之,去冬今春气温较常年正常偏高,极有利柑橘害螨越冬及春季提早发生为害。预计今年柑橘红、黄蜘蛛将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达10.0万亩次左右,4~5月是其发生为害高峰期,尤其是4月上中旬是春季挑治害螨的有利时期,各地务必及早抓好柑橘害螨的宣传和防治工作,防止害螨暴发为害。
防治方法:
1.采取生草栽培措施:橘园合理种植豆类和绿肥作物如三叶草等,改善橘园生态环境,同时培肥地力,降低橘园夏季温度,提高湿度,提供天敌宿主,保护利用天敌,维持天敌种群,以达到长期控制螨类为害的目的。
2.实施“以螨治螨”生物防治措施:是目前生产无公害柑橘产品的重要技术手段。具体作法是:在害螨基数低于2头/叶时,进行冬后清园,隔5~7天,每株柑橘贴挂胡瓜钝须螨1~2袋,时间以阴天或傍晚最佳,投放时剪开袋子缺口,并用图钉将袋子钉于柑橘树冠内部的枝杈处,释放后1~2天内最好不遇雨,树下进行生草栽培,释放捕食螨后严禁使用杀虫杀螨剂。
3.药剂防治:当红蜘蛛虫口密度2~3头/叶、有螨叶率达20%,黄蜘蛛虫口密度1~2头/叶、有螨叶率达10%时,及时挑治中心螨株,达标植株30%以上时应进行全园普治。当红、黄蜘蛛达防治指标时,及时选用20%哒螨灵、73%克螨特、24%螺螨酯、20%阿维哒螨灵等低毒高效药剂兑水喷雾防治。
二、柑橘大实蝇
俗称“柑蛆”,是危害橙类、橘类、柚类等芸香科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在果实内取食果肉,使其成为“蛆柑”,导致果实未熟先黄、腐烂变质、不堪食用,提早脱落,最终导致柑橘减产,对柑橘产量和果农持续增收影响较大。
害虫以上年落地果中的幼虫出果后入土越冬,4月下旬后越冬蛹开始羽化为成虫,再产卵寄生柑橘果实进行危害。
防治方法:1.翻耕及药物封杀。东南部平坝浅丘区最迟在4月下旬以前,西北部深丘区最迟在5月上旬前,柑橘大实蝇发生区域,要及时对去年树下及落果地面土壤采取翻耕松土等措施,破坏其羽化环境,同时,对树冠下的地面配合采用地面撒施或喷施农药的办法,毒杀土内越冬虫蛹。如地面喷施50%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等。
2.喷雾诱杀成虫。抓住成虫盛发后尚未产卵期,应用“果瑞特”柑橘大实蝇诱杀剂等喷雾树冠诱杀、或挂毒液瓶(钵)诱杀防治。“果瑞特”实蝇诱杀剂的使用方法:抓住防治适期(预计在5月中旬至7月上旬),对发生区统一亩采用袋装“果瑞特”食蝇诱杀剂1袋药(180克),兑水3份稀释混匀,装入普通手持喷雾器,选择柑橘背阴顺风果多处,均匀点喷柑橘树冠中下部叶片背面,每点喷药面积0.5至1平方米,以药液不流淌为准,每亩喷药约10至12个点,每点喷药量60克左右,每周喷药一次,连续喷6~7次,诱杀效果较好。
三、柑橘凤蝶、蚜虫、恶性叶甲
食叶性害虫柑橘凤蝶、恶性叶甲等以幼虫取食嫩芽、嫩叶等,造成叶面成孔洞或缺刻。恶性叶甲还以成虫取食嫩叶、嫩茎、花和幼果,其分泌物和粪便污染致幼叶枯焦脱落,除叶片外,成虫还将幼果咬成孔洞,轻者果实造成伤痕,重者引起幼果大量脱落,影响产量和品质。预计食叶性害虫将中等发生,面积3.0万亩次左右,柑橘凤蝶和蚜虫在新植幼龄果园及幼苗上发生较重,恶性叶甲在常发区老龄果园发生较重, 4月中旬左右为柑橘恶性叶甲、凤蝶的卵盛孵期至低龄幼虫期,是防治的关键期。
防治方法:对有柑橘恶性叶甲、凤蝶的果园,可选用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乳油等药剂喷雾防治,杀虫保叶,减轻其为害;对新梢有蚜率达10%以上的果园,可在药液中加入啶虫脒、吡虫啉、氟啶虫酰胺等药剂兼治。
四、柑橘溃疡病
主要危害柑橘叶片、枝梢和果实,重者造成落叶、枯梢、甚至落果,影响树势,叶片上病斑初期针头大、黄色、油渍状、扩大后叶正反面隆起破裂,呈海绵状,灰白色,病部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灰褐色火山口状开裂。枝条上病斑近圆形,灰褐色,表面粗糙、突起、无黄色晕环,几个病斑常连成不规则的斑块。干燥时病斑木栓化隆起、表面破裂,潮湿时溃疡迅速扩大,表面完整,边缘油状。溃疡病菌主要在病部组织内越冬,翌年借风、雨、昆虫和枝叶交互接触作短距离传播,或通过带菌苗木、接穗和果实远距离传播,以夏梢发病最重,其次是秋梢、春梢。4月上旬至10月下旬均可发生,5月中旬左右、6~8月、9~10月为春、夏、秋梢发病高峰,6月至7月上旬为果实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减少果实和叶片损伤。合理施肥灌溉,早春修剪病虫枝,减少病菌源,控制夏秋梢生长,冬季及时清园、剪除病枝叶和果实、烧毁病果等。在发生区,及时摘除病枝病叶,集中销毁,在新梢转绿期和果实生长期喷施杀菌剂,尤其在暴风雨过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及时防治潜叶蛾等害虫,减少虫伤。
2.喷药保护。苗木及幼龄树以保梢为主,各次新梢萌发后20天、30天(梢长1.5-3厘米,叶片刚转绿期)各喷药一次,成年树以保果为主,保梢为辅。保果在谢花后10天、30天、50天各喷药一次。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20%噻菌铜、64%福美锌·氢氧化铜等药剂。冬季清园时或春季萌芽前喷施45%晶体石硫合剂50~70倍液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