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百节镇:关于印发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百节镇
发布日期:2020-01-18
点击数:

 百府发〔2020〕159号

 

各村(社区):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以及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农种植〔2018〕56号)文件要求,百节镇制定了《百节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和《百节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村严格按照方案抓好落实,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我镇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取得实效。 

 

附件:1.百节镇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2.百节镇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人民政府

                                      2020年1月18日

 

附件1: 

 

达川区百节镇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实施方案

 

为持续控制农药使用量,提高科学用药水平,推进农药品种结构优化,促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作物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按照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与主要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强化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大力推广生态调控、物理控害、生物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防控技术,着力提升装备水平,加快转变病虫害防控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主要目标:全镇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和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全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二、技术措施

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危害的特点和预防控制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

(一)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打牢科学防控基础。完善病虫情测报网络,规范开展病虫调查,加快智慧测报体系建设与运用,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可视化预报。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加大“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四位一体现代病虫预报发布方式创新,实现病虫预报的多元化、可视化发布,提高监测预警的实效性和准确性,让广大农民群众掌握最佳防治时期,打牢科学防控基础,减少盲目用药。

(二)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施用量。以主要农作物为对象,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集成推广生产生态协调、技术物资结合、农机农艺配套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一是实施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工程。围绕现代农业园区、 “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害虫性诱”、“天敌控害”、“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技术;二是积极推进绿色防控“四个融合”。在油菜主产村社开展油菜蜜蜂授粉与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区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乡融合,在有条件的区域开展稻鸭共育、稻渔共栖与水稻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示范,带动全镇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各村(社区)结合实际,重点抓好主要粮油作物和优势特色产业的绿色防控示范,大面积生产上主推翻耕泡田、冬季清园、种子包衣、带药移栽、药剂拌种、稻鸭共育、稻渔共栖、蜜蜂授粉、生物农药等实用的绿色防控技术,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在规模种植区域要同时加大害虫诱杀、天敌释放、植物诱导免疫、液态膜涂干、防虫网等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大力推广高效植保机械,提高农药利用率。

结合我镇作物种类、地形地貌和生产实际,鼓励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装备中小型自走式、背负式喷杆喷雾机、手推式、担架式机远程喷枪喷雾机、植保无人机、静电喷雾机等高效率、低容量施药机械。在果树、蔬菜、茶叶等作物上,大力推广低容量喷雾、静电喷雾等精准施药技术,提高喷雾对靶性、农药附着率,降低农药飘逸损失。

(四)推进病虫统防统治,提高专业防治水平。

充分发挥省级财政农业公共安全与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等重大植物疫情防控项目资金的引导作用,调动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的积极性,促进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服务对象,整片、整村、整乡推进统防统治,引导政府购买植保病虫害防治公共服务承接主体在选用配方时优先使用绿色防控、生物防治技术和产品,带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相融合,确保全镇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以上。

(五)推广科学施药技术,提高精准用药水平。

农技推广部门要持续加大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宣传培训与指导。加大新农药、新剂型试验示范力度,以水稻、蔬菜、柑橘、花椒等作物为重点,开展病虫草害全程绿色防控、全程绿色农药解决方案试验示范。加快种衣剂、泡腾片、微胶囊剂、颗粒剂、片剂等对环境污染轻、持效期长、施用方便的新剂型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带药移栽等关口前移预防新技术。积极配合科研院所做好农药抗性试验相关工作,根据病虫抗药性监测结果,指导选择农药品种,筛选和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推广植物诱导免疫技术、喷雾助剂辅助技术等措施,实施精准施药技术,切实减少农药用量,提升农药有效利用率。

(六)强化经营许可管理,开展示范创建活动。

一是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和《四川省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规定》要求,结合调整优化后的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布局,继续做好农药经营许可证的审查管理工作,加强经营者的技术、场所、管理等条件审核,严格准入条件,规范农药市场;二是按照《四川省标准化农药经营门店示范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试行)》《四川省标准化农药经营示范门店评选标准(试行)》要求,积极开展标准化农药经营门店示范创建活动,以守法诚信经营、科学指导购药和可追溯管理为重点,逐步提升农药经营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高农药经营者素质,促进我区农药经营行业健康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镇上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药减量控害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工作落实落地,确保农药减量控害行动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强化指导服务。农业服务部门要加强指导服务,把减量控害各项技术落实到位。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和科学用药技术指导服务。

(三) 强化执法监管。镇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要经常性开展市场巡查、抽检、标签检查和农药经营单位清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售前查验、进销台账、索证索票、公开承诺制等的落实,集中开展农药销售及使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案件查办和惩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药、违法添加隐形成分和非法使用高毒农药的行为。

(四) 强化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农药减量控害行动重要意义、具体措施和重要作用,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创建典型样板等方式,大力推广新型高效药械和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转变不良用药习惯,着力提升科学安全用药水平。

 

附件2:

 

达川区百节镇2020年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做好百节镇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助推质量兴农、绿色促农、品牌强农,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 根据《四川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川农种植〔2020〕5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生态优先、综合治理,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0年,全镇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35%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耕地基础地力提高0.1个等级;全镇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上探索建立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和肥料使用调查制度,构建化肥减量增效的长效机制。 

三、重点工作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重点,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技术示范区建设,通过技术组装和集成,初步形成适合百节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化肥减量增效绿色种植模式。 

(一)积极发展绿肥种植。根据气候条件、生产习惯、种养业特点以及休耕制度试点要求,采用净种、间套种等方式,优化茬口衔接,推广种植小葵子和蚕豆、大豆、豌豆等豆科绿肥,积极开展果园生草技术示范,充分发挥绿肥在改土培肥和减少化肥使用上的作用,促进全州绿肥稳定发展。 

(二)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针对农业产业基地立地条件较差、种养脱节缺乏有机肥来源、“三重三轻”较为突出(重化肥轻有机肥、重用地轻养地、重大量元素轻中微量元素)等实际,优先在水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区核心产区、知名品牌生产基地,重点扶持适度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的经营主体施用商品有机肥,建立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园区),加快形成德宏果菜茶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 

(三)积极开展秸秆还田和沼渣沼液利用。在粮食主产区,示范推广稻草机械粉碎还田、玉米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在蔬菜、水果、茶叶等示范区充分利用当地粪污资源,通过无害化处理开展沼渣沼液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使用量。 

(四)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选择基础条件好、集中连片的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作为示范点,开展取土化验、田间试验、施肥配方优化、技术指导与宣传培训等基础工作,建立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并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工作,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生产和服务方式。支持农企合作企业建设小型智能化配肥站(或化肥微工厂),建立产、供、销、服务“一条龙”的新型配方肥加工销售网络,把“肥料超市”建在田间地头,解决配方肥入地难的问题,不断优化施肥结构,提高因土、因作物施肥技术水平,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五)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根据各类特色产业基地的水土资源条件、种植布局等实际情况,分区域、分产业做好高效节水规划,采取适宜的节水节肥措施,建立农业节水灌溉体系,重点在蔬菜、水果、花卉、茶叶、咖啡等特色产业基地示范推广集雨补灌、膜下滴灌、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推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六)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在百节镇科学布设耕地质量调查点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按年度开展全域耕地质量主要性状调查与数据更新工作,构建耕地质量数据平台,加强耕地质量数据管理,及时掌握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影响耕地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定期发布耕地质量等级信息提供依据。 

(七)开展农户施肥调查工作。为切实掌握我镇农户施肥情况,因地制宜指导全镇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各村(社区)要根据农户施肥情况调查技术要求,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农户,确定本行政区域内农户施肥调查点位,分别在春耕和秋冬种两个时期开展当年当季作物施肥情况调查,并将收集整理后的调查数据以及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措施推广情况,于每年6月和12月中旬一并报送镇农业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农业的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加强督查和技术指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二)强化工作落实。各村(社区)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加强协调、搞好服务,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评估和督导检查,对化肥减量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化肥使用量不降反增的地区,要及时向政府进行汇报,指导各村将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落到实处。 

(三)落实扶持政策。落实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结合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耕地质量提升、耕地深松深翻、秸秆综合利用、沼气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及耕地休耕制度试点等项目,以及推进绿色食品牌”打造工作。打造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同向推进,发挥集合效应,形成政策合力。 

(四)加强技术指导。充分发挥科研、教育、推广机构在技术和信息领域的优势,开展协作攻关,研究、集成一批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各村(社区)要组织有关专家分作物制定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专家巡回指导等活动,提高技术到位率。 

(五)突出典型示范。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产、统供、统施等服务,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开展科学施肥,带动周边农户施用配方肥、生物有机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 

(六)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对农民、农业技术人员、肥料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学施肥水平。总结各村好做法、好经验,树立典型,相互交流,推进工作。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推动化肥减量增效、农产品提质增效、农业绿色发晨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