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群英谱:扶贫上了瘾的“第二书记”刘道超
来源:走近达川
发布日期:2020-10-23
点击数:

达州市达川区是农业大区、人口大区,同时也是全省88个贫困县(区)之一。面对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等问题,百万达川儿女在达川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摘穷帽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推动了10万贫困群众脱贫奔康,拔掉了达川大地延续千年的穷根,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达川区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每一名干部群众的参与、支持和努力。这其中,有贫困群众,有致富带头人,也有脱贫攻坚一线基层干部。他们既平凡又伟大,既普通又特别。他们的故事看似简单,甚至因家长里短和“零碎”而不够典型,却因为真实而富有生命力,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人们或许会忘记这些凡人英雄的名字,但他们的故事注定会代代流芳。今天推出扶贫上了瘾的“第二书记”刘道超。

故事人物|刘道超

微信图片_20201023070212.jpg

有人吸烟上瘾,有人玩游戏上瘾,还有人搞艺术上瘾,但从来没有听说一个人做扶贫工作能上瘾。达州市达川区管村镇罗坪村驻村工作队员、达川区农民工服务中心机关支部书记刘道超就是一个扶贫上瘾的人。

今年47岁的刘道超2015年被组织选派到贫困村石桥镇插旗山村当第一书记。到任后,他带领村民修桥铺路,结合实际发展产业,不到两年时间村里就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按照区里贫困村第一书记的任职政策,一般任职两年即组织一次轮换调整。2017年,区里对贫困村第一书记进行调整,组织上考虑到刘道超家里老人孩子需要照顾的实际,物色了新的人选。“村里的情况我已经熟悉了,新派一个来还得从头开始,让我再干两年,巩固一下再走!”可出乎意料的是,刘道超却主动提出留任。
  贫困户艾文荣的妻子早年离家出走,他一人抚养3个年幼的孩子,既当爹又当妈。好不容易日子有了一点起色,却又不幸因脑溢血去世,一个家庭陷入困境。“放心,以后,我来照顾你们!”看到3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刘道超将自己和同事筹集的6800元钱送到他们手里,并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经过刘道超的不懈努力,2019年艾文荣的大儿子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二儿子免费进入区里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小女儿则被单位的一个同事领养。
  2019年,因为扶贫工作成绩突出,刘道超被组织提拔重用,到了区农民工服务中心。看到村里的各项工作都步入了正轨,再加上自己又到了新单位,刘道超原本计划到期正常“卸任”。可当时农民工服务中心刚刚组建,人手少、事多,为选派到贫困村任职的驻村工作队员人选犯起了难。“还是我去吧,我有经验!”刘道超重整行装再出发,第三次到管村镇罗坪村当起了驻村工作队员。
  原来在村里干第一书记,现在当驻村工作队员,虽然职务“降”了,但刘道超的热情却一点也没有减。到村后,他第一时间到每家每户熟悉情况,积极协助第一书记抓产业、搞建设,村民们都称他是村里的“第二书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