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达川区桥湾镇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安全工作方案
来源:桥湾镇
发布日期:2020-03-02
点击数:

桥府发〔2020〕58号

各村(社区)镇级各单位,辖区企事业单位:

人员密集场所人多人杂,安全是工作重中之重。一旦发生各种突发事件,人员的疏散工作十分重要,建立快速人员应急疏散程序非常必要。为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和省、市、区有关法律、法规,本着“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应急指挥部
  总 指  挥:李金洹    镇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张   卫    镇  长
  成       员:张   春    镇人大主席
                   易仕健    镇党委副书记

                 黄川钟    镇纪委书记
                   易仕健    镇党委副书记
                   王   勇    副镇长

                李勤芬    副镇长

                张修贤    党政办主任

                朱永波    桥湾派出所所长
 职责:全面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的具体实施,确保灭火、应急疏散行动能够按照预案顺利进行。
  二、设立通讯联络组
  人员组成:由镇办公室和安监所工作人员组成。
  职责:做到报警及时,保持通讯联络畅通;保证各种指令、信息能够迅速及时、准确的传达。
  三、设立灭火行动组
  人员组成:由各镇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及义务消防队员组成。
  职责:负责按照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及时扑救初起火源,控制并消灭火灾;配合专业消防人员进行灭火抢险工作。
  四、设立疏散引导组
  人员组成:由桥湾派出所工作人员和镇安监所工作人员组成。
  职责:在指挥组指挥下,坚守岗位,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有秩序地疏散引导人员,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五、设立防护救护组
  人员组成:由桥湾派出所工作人员、桥湾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配合专职消防人员及医护人员救护,抢险火场被困伤员及物资;负责向场警戒,维持现场秩序,看守抢救出来的物资,保证灭火工作顺利进行。

六、设立后勤保障组
  人员组成:由镇财政所工作人员、镇民政工作人员及指挥部指定人员组成。
  职责:负责保障灭火用水供应和其它灭火物资设施供应;负责灭火后的水、电、现场抢修、恢复等工作。
  七、报警和接警
  值班人员或现场工作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切断与火灾相关的电源,大声呼救,发出火灾声响警报,立即通知义务消防队员赶赴现场,同时拨打“119”火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品、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行走路线,并派人到约定地点接引消防车进入火灾现场。
  八、应急疏散
  接到声响报警后,立即开启火灾应急广播,说明起火部位,疏散路线。疏散组立即组织处于着火层等受火灾威胁的楼层人员沿火灾蔓延的相反方向,向疏散走道、安全出口部位有序疏散。
  九、扑救初起火灾
  灭火行动组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着火现场,根据预案或现场指挥员的指令迅速检查是否切断现场电源,利用灭火器材迅速扑救。如火势较大,暂时不能扑灭,应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隔离等措施,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并积极配合专业消防人员完成灭火任务。
  十、通讯联络、安全防护及救护
  通讯联络组应立即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同时注意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指令、情况及信息上传下达。
  防护救护组应立即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对现场实行警戒,保证消防车辆的畅通无阻,维护好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配合好专业消防员及医务人员抢救火场内被困伤员及重要物资。
  后勤保障组应立即按照预案或指挥部的指令,迅速调集灭火所需物资、设备,为完成灭火、疏散救护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十一、应急结束
  灭火工作结束后,总指挥部应派人对着火现场实施警戒保护,严禁在场无关人员进入现场,确保现场的原始状态,并配合调查人员做好事故现场的调查工作,后勤保障组在总指挥的安排下做好抢修、恢复工作。
  十二、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及镇全体工作人员要在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迅速按照预案或指挥员的指令,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要立即组织力量赶赴现场进行扑救,掌握情况,同时向本单位和上级领导报告。
  (三)各单位及全体员工要本着遇事冷静,互相协调,通力配合,不慌不乱的原则,尽快完成报警、扑救、疏散人员、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各项工作。
  (四)灭火工作结束后,由总指挥部下达各组人员撤离现场的命令,随后进入善后工作处理阶段。

 

达州市达川区桥湾镇人民政府

2020年3月2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