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专题报道 > 疫情防控 > 健康教育 > 正文

孩子心理健康需要更细致关怀

来源:达川区教科局     发布日期:2021-10-18    点击数:

近年来,心理疾病年轻化、低龄化正成为一个趋势,中小学生抑郁事件层出不穷。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中超过3000万人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及行为障碍等各种心理问题,据估算,学生群体的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3.8%。

1635217851.jpg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志是什么?


智力发展正常、喜学好问、情感丰富、情绪开朗、行为活泼且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合群、乐群、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

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狭隘:即斤斤计较,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也不理解别人,对小事耿耿于怀,爱钻牛角尖。

2.嫉妒:当别人比自己好时,表现出不自然、不舒服甚至怀有敌意,更有甚者竟用打击、中伤手段来发泄内心的嫉妒。

3.敏感:即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中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作对自己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4.失落:中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失败感。

5.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以为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总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等,这种自卑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情绪。

6.叛逆: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大人的监护。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守护孩子心理健康家庭怎么做?


1.保持和谐夫妻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会让孩子更好地学习父母的优点,感受到稳定和安全的家庭氛围,提高他们面对问题的信心。父母之间和谐的关系也对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未来的亲密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孩子未来生活的幸福指数。

2.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常跟孩子聊天,把说话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不能因为忙碌而缺席孩子的成长。当孩子说话时,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最温馨的。

3.宽容与约束同等重要。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4.带领孩子亲近自然。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为他人服务的行为与爱心,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


守护孩子心理健康学校怎么做?


1.巧妙暗示,树立自信。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以真诚的微笑、关切的眼神、鼓励的话语、看似不经意的表扬等向学生巧妙暗示,让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能力,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2.善于疏导,培养情感。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心理现象,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清积极与消极、乐观与悲观、自尊与虚荣、自豪与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质的界限,指导学生通过合理释放、调节升华自己的情感,减少心理压力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看问题,胸襟宽广,能容人容事,情感丰富。

3.组织实践,锻炼意志。学校可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受磨炼,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不断出现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锻炼意志,形成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走向成熟。


分享到:
     
2023-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