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重抓“力、序、效”推动环境质量改善
达川区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抓管控有力、推进有序、防治有效,着力改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助力全区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改善。
管控有力,推动大气环境改善。一是抓好扬尘污染管控。对照“六必须”“六不准”“6个100%”要求,督促建筑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打围、冲洗、覆盖等防尘措施。加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力度、频次,降低道路扬尘。二是抓好“五烧”管控。健全区、乡、村、组四级责任体系,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常态开展巡查工作,坚决做到“不见火光、不见烟雾、不见黑斑”。抓好移动源污染管控,开展重点路段柴油车尾气路检路查,严查黑烟车、超标车。三是抓好工业污染管控。强力整治“散乱污”企业,整顿区内砖瓦、石材等行业生态环保问题。做好餐厨油烟治理、燃煤小锅炉淘汰等专项整治,扎实做好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备案、标牌发放等工作,减少污染排放源,全面提升空气质量。2020年,达川区空气质量有效监测达标率88.2%,同比上升8.6%。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38μg/m3和63μg/m3,分别同比下降17.4%和19.2%。2021以来,空气优良达标率持续上升,总体呈现向好趋势。
推进有序,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一是精准施策,有序开展河(湖)长制工作。2020年达川行政区划调整后,27名区级河湖长、253名乡级河湖长、453名村级河湖长、1069名塘长、47名河道警长到岗履职,实现水域河湖长全覆盖。二是重点推进,做好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2019年9月,完成了全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调整划定工作,共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6个,建立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定期监测制度,每季度定期监测28项常规指标和33项特定指标,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三是持续发力,深入开展水污染治理。扎实推进“三河一江”水生态治理,实现国、省控监测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达标率98%以上。有序推进明月江、铜钵河流域沿线38个村农村污水治理,完善了生态下泄流量监控体系。全面建成污水处理设施52个,有效提升乡镇污水处理能力,基本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
防治有效,推动土壤环境改善。一是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快土壤污染问题整治,做好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降低潜在风险。二是开展疫情期间危险废物专项排查。针对疫情期间重点领域,安排专人24小时跟进,制定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和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加大对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力度,有效防止疫情期间危险废物环境风险。三是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排查整治。2020年共完成全区49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工作,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29个点位,进行了堆体方量测绘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邀请设计单位逐个进行实地踏勘,形成了“一处一策”搬迁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