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多措并举 打造执法业务权威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工作深入开展,达川区坚持以改善辖区环境质量为出发点,以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为落脚点,以污染物总量控制为主线,突出实战实效,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抓自身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坚持执法“知法、懂法、守法”三大前提,以强学习、提能力为目标,推动环境执法工作更快、更优、更好发展。一方面,抓法律法规学习。通过聘请专家、开展专题学习和培训等方式,对新颁布的《民法典》《固废法》《长江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时开展培训学习,通过带头学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既严格依法办事,又积极履行职责,做到了不越权、不滥用、不失职。另一方面,抓环境执法改革。2020年,主动积极争取,达川区率先作为全市环境执法改革试点单位。在改革过程中,大胆改革创新,打破沿用多年的执法体系,将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个主要业务与执法业务相结合,将原监察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与机关工作人员相结合,将原有的片区执法与环境要素执法相结合,实现了“局队合一”。改革后,全区环境执法工作运行顺畅、效果明显,达川环境执法改革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二是抓宣传审核,改善执法环境。一是重宣传,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坚持把环境执法与法治宣传相结合,2018以来,组织进企业、单位、社区、农村和学校,开展生态环保方面法律法规宣讲活动达 320 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教育10 万余人次,群众环保意识明显提升。二是严审核,规范行政执法资格。全面动态掌握行政执法能力情况,定期清理过期行政执法证,及时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学习考试和培训,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三是强配合,改善行政执法环境。针对执法工作需要很强的协作性特点,为更好的开展环境执法,执法人员在开展直接面对企业的执法工作时,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一起行动,共同发现问题、指导督促整改,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抓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效果。一方面,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实施行政处罚时,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于情节轻微的,通过说服教育,促使企业业主自行整改;应当依法给予处罚的,充分听取企业业主陈述,依法举证应当处罚的依据和道理,杜绝野蛮执法、粗暴执法,树立了文明执法形象。同时,把查处和引导相结合,及时关注和解决了企业的实际困难,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另一方面,坚持执法必严。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处罚”,以严厉的执法推动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以“双随机”和各类专项行动为抓手,以群众信访为突破口,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饮用水源地、入河排污口等重点领域不定时开展执法检查,并充分利用网格化平台,加强日常巡逻。2018年以来,先后立案处罚企业865起,罚款1300余万元;实施停产、限产案件15起,查封、扣押9期,移送侦办案件2起。近年来,通过严厉执法和顶格处罚,企业遵守生态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意识明显提升,环境违法行为逐年减少,性质逐渐由重向轻,企业不愿违法、不敢违法的局面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