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的幸福“加码”——达川区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掠影
巴文化博物馆、巴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公益性工程施工现场,工人来回奔走,车辆进出有序,一派繁忙。滨水公园、南坝公园建成投用,休闲文化体育公园即将开放……
近年来,达川区以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为抓手,在社会事业领域强基础、补短板,强力提升城市品质,大幅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提升品质 建设美丽城市
55岁的达川区南坝居民覃强喜欢散步,新建成的南坝公园是他与妻子饭后常去溜达的地方。“以前州河两岸一边风景如画,一边杂草丛生。现在两岸各有各的美景,南坝居民再也不用羡慕河对面居民了。”
南坝岛尖公园实景图
与覃强有同样感受的居民不在少数。
达川区诞生于2013年。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事业发展曾受到很大限制。“受地形和区位限制,加之曾经城市规划水平不高,导致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配套还不完善。”达川区住建局副局长肖云天坦言。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明确达州作为全省7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明确支持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达川区以超常举措来攻克社会事业发展的难题。
滨水公园建成投用;休闲文化体育公园即将开放;欢乐海洋新天地城市旅游综合体、钢琴博物馆等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巴文化博物馆、巴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公益性工程进展顺利;三里坪巴文化产业园区、小河嘴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一大批民生项目同期建设并陆续开放,让达川区居民的幸福感爆棚。“现在出门就是美景。”家住教育花园的74岁居民鲁隆碧说,以前除了仙鹤路之外,感觉达川区没有可去游玩的地方,现在出门就是公园,运动、休闲都有很多地方可以选择。
“力争到2025年,三里坪巴文化产业园区要打造为集巴文化学术研究、旅游体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巴文化高地。小河嘴城市文化旅游综合产业园区要高标准打造为集城市主题乐园、特色商业街于一体的城市旅游产业。”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说。
补齐短板 为群众解难题
12月15日下午,新的一周即将开始,来自通川区的居民罗严驾车将孩子送到了位于达川区的达州东辰国际学校。“家长不用两地奔波,孩子不用忍受分离之苦,就近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罗严说。
“目前,达川区的教育进入了着力提高质量、促进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达川区教科局局长杨勇表示,目前,23所农村标准中心校和4所幼儿园全面投用,达川中学三里校区、达川职高新校区、实验小学三里校区、达州东辰学校建设加快推进。“达川区高考升学率实现‘五连升’,达州中学本科上线人数跃居全市第一。”
达川区巴人文化历史博物馆效果图
达川区还坚持惠民生、办实事,多举措促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据统计,2018年,累计创作各类优秀文艺作品500余件,开展各类文化下乡演出120余场,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成功举办西部公共图书馆2018年学术研讨会,首个“西部书屋”落户达川;石桥烧火龙、安仁板凳龙等特色民俗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物质生活富裕后,大家也不断追求精神生活的富裕。”在外务工的税小兵说,自己是桥湾人,烧火龙是他儿时最深的记忆,他每年回老家都会到石桥观看。
与此同时,达川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分级诊疗制度不断完善,区域内就诊率达9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8.5%。“达川区整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统筹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乡镇)’的分级诊疗格局。”达川区卫生健康局局长方榕说。
农旅融合 彰显乡村魅力
福善镇围绕真佛山景区旅游开发,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引进业主种植苗木花卉、水果、花椒,发展水产养殖;双庙镇二东村的达川区蔬菜主题文化园设置了荷花观赏、儿童游乐、农事体验、水果采摘以及蔬菜文化展示等项目;依托帝源、三江园、瑞福、百节乌梅山等休闲农业景点,举办茶叶、蚕桑、安仁柚等采摘节活动……
达川区雷音铺公园局部效果图
达川区借力全省农业大区,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的道路。目前,百节镇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二批特色小城镇,百节镇、赵家镇入选全省新一轮“百镇建设”试点镇,万家镇入选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镇,百节乌梅山纳入全省AAAA级景区创建序列。
乡镇面貌焕然一新,自然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2018年旅游总收入达29亿元,乡村旅游的贡献率不少。”达川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侯园园说。
“下一步,西部片区扩大花椒、达川贡米等特色农产品栽种面积,加快沙滩河大峡谷风景区、石桥列宁街等景区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东部片区依托真佛山、银杏谷等景点,抓好精品乡村旅游环线建设,着力建成粮油高产和优质水果生产示范区及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带。”许国斌介绍,到2025年,力争西部片区经济总量突破130亿元,东部片区经济总量突破1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