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签约仪式、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四川相关市(州)强招引促落地
近期,四川相关市(州)举行签约仪式、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协同招商机制……强招引促落地,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
成 都:签约数实融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华为在蓉合作再升级
近日,成都青白江区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举行了数实融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此次合作是继2021年华为(成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落地青白江区后,双方合作再升级。
根据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以“人工智能+”为引擎,依托华为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技能力,结合青白江区在枢纽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的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共同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具体来看,数实融合创新中心将汇聚华为及生态伙伴的前沿技术资源和专业服务能力,聚焦企业研发、生产、供应等应用场景,联合本地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突破技术难题,打造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加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
当前,成都正以场景创新为抓手,积极引进和培育创新项目,加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速本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发展。华为方面表示,该地制造业基础扎实、创新氛围浓厚,为数智化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广阔空间。华为将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ICT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成都携手推动本地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实现前沿技术与行业场景的深度融合。
据悉,早在2021年,华为(成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落地,围绕制造业智改数转的发展趋势与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索。截至目前,该中心累计服务企业超300家,孵化出一批具有行业示范效应的数字化改造标杆,成功获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为此次升级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双方将依托数实融合创新中心,共同破解技术难题,培养高端人才,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打造西部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内 江: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落户
近日,海四达钠星年产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此次签约的“年产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建设大圆柱钠电池、超大方形钠电池电芯智能化产线,与其他产业配套项目形成上下左右协同的紧密生态。项目产品聚焦燃油和新能源汽车启停、大工业储能两大高潜力领域,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过30亿元。
项目预计在明年6月建成投产,将打造成全国首个钠离子电池规模化、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江苏海四达集团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首批专业从事二次化学电源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核心产品涵盖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以及新兴的钠离子电池等。
下一步,内江经开区将以海四达钠星为牵引,引入其他产业配套项目。园区还将为项目配备“首席服务官”,以优质营商环境全力护航项目建设,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全国钠离子电池示范生产基地行业标杆。
近年来,内江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工业基因、扎实的产业基础,日益完善的产业生态,正加速成为新能源电池产业布局的战略要地。先后引进了埃普诺、融通高科、安迈特、青岛正望等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初步形成了从关键材料到电池制造的产业链条,可以为海四达项目提供上游原料支撑和良好的产业配套。此次落户内江的钠离子电池项目,不仅与内江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更将助力内江实现从“材料”到“电芯”的重大跨越,对于内江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达 州:多措并举强招引促落地,打好四季度招商攻坚战
达州市紧盯“四大”资源、“三大”化工园区“金字招牌”,强化“链式突破”联动发力,发起四季度招商攻坚战。1—8月,达州市新签约项目355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9个,新开工入统项目162个,新竣工投运项目150个。
建优招商体系夯实基础。紧盯“四大”资源、“7圈22条”重点产业链,从产需两端出发,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建立“带队领导+产业科室+区县招商部门”协同招商机制,开展龙头企业招商攻坚,加快建链补链强链,推动招引企业在园区“成链”,在市域成“圈”。
主动出击开展“叩门”招商。持续保持高频招商态势,加大龙头企业、三方咨询机构、知名行业协会拜访力度,推动全市经合外事系统“70%班子成员常态化外出驻点招商、70%工作时间外出招商、70%机关干部直接参与外出招商”。建立重点企业跟踪对接表和重大项目高位推动表“两张清单”,坚持每月一调度,全力攻坚大项目、好项目,推动在谈项目加快签约落地。
优化服务促进落地见效。鲜明“真招商、真签约、真开工、真达效”“四真”工作理念,建立招商项目“回头看”、僵尸项目清退等全生命周期跟踪机制,台账化管理问题清单,“踢点球”精准反馈、闭环式销号办结。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让投资企业放心“托付”,推动招引项目加快转化为发展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