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部门动态 > 正文

达川区房征中心:架好“两座桥”打开安置房分配新格局

来源:达川区房屋征地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23-08-11    点击数:

​  为充分盘活利用闲置安置房源,平衡主城区安置房供需关系,房征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带领下积极探索、大胆试验主城区安置房统筹分配工作。截至目前,已超额完成年初1000套安置房分配目标任务,共计安置还房1005套,其中就地安置还房893套(店子梁社区农民集中住房项目安置还房777套、地坝梁D区项目安置还房116套),跨区域安置还房112套。安置还房面积10万余平方米,涉及安置人口约4000人,节约超期周转房费约960万元/年。

  在主城区安置房统筹分配实施过程中,房征中心重点聚焦架好“两座桥”,致力打开安置房分配新格局。

  一、架起“同心桥”,建好安置房统筹分配工作主阵地。全区安置房统筹分配工作是区委、区政府秉持大局观念、聚焦改善民生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市安置房分配的创新之举。房征中心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认真组织、精心筹备,着力建立牢固安置房统筹分配工作主阵地,为后期顺利实施打好坚实基础。制定方案,明确目标,高标准推进。在全面摸排梳理全区安置房建设和分配现状后,房征中心反复研究,草拟了《达川区主城区安置房统筹分配实施方案》。随后多次召集住建、国土、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单位)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方案》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论证,形成《达川区主城区安置房统筹分配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充分征求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等11个单位意见后,经多番修订最终形成正式方案,获得区政府肯定性批复。至此,全区安置房统筹分配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上传下达,左右协调,高质量推进。原达川区主城区拆迁安置一直按照就近安置原则开展工作。《方案》出台后,“跨区域安置”新模式打破了原有安置思路,开创了新的工作格局。工作推进过程中,房征中心高度重视信息互通,前后数十次组织区自然资源局、翠屏街道办等原拆迁项目实施主体部门(单位)召开协调会,积极传达区委、区政府关于主城区安置房统筹分配相关工作要求,如实向上级反馈各部门(单位)对该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建议,达成一致意见后成立安置房统筹分配专项工作组,并形成《达川区跨区域安置细则》。房征中心在勇于担当、主动对接、积极协调中与各兄弟单位架起了坚实的安置房统筹分配“同心桥”,切实强化了部门间协作配合力度,进一步夯实了安置房统筹分配工作主阵地。

  二、架起“民心桥”,着力疏通安置房统筹分配新路径。房征中心提倡以民意为导向,以群众反馈为工作评判标准,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时刻保持站在服务民生工作的最前沿。跨区域安置工作实施初期,安置群众对《方案》理解度不够、配合度不高,害怕新安置点不好、新结算方式吃亏,对跨区域安置工作存在对抗、抵制等不良情绪。为打消群众疑虑,减少矛盾冲突,房征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找准矛盾根源后多次前往嘎云、南坝等涉及跨区域安置社区一线,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与安置群众召开动员大会。一方面,积极宣传跨区域安置精神实质,在与原安置方式的对比中如实介绍跨区域安置点详细情况及其结算方式和标准,突显各种优势和不足。同时,对群众仍有疑惑的问题逐一解答并作出现场承诺,有效化解了矛盾冲突,提高了群众接受度;另一方面,抢抓机遇、趁热打铁,在群众理解度普遍提升的基础上及时与支持度较高的群众签订《补充安置协议》,并以此为契机,赢得更多安置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房征中心在安置房统筹分配攻坚战中“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的工作作风,切实拉近了与安置群众的心理距离,有力疏通了安置房统筹分配新路径。

  下步工作中,房征中心将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提升服务能力,将安置房“减存量、控增量”协同推进,确保达川主城区安置房统筹分配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