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政务公开专栏 > 公共文化服务 > 公共服务 >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活动 > 正文

达川区政协调研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专题对口协商

来源:达川区文旅局     发布日期:2022-06-15    点击数:

 6月14日,区政协副主席阳宁率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对口专题协商。调研组先后到职中、石桥镇观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安仁板凳龙》、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门武术》的现场展演后,以座谈会方式就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情况进行深入沟通交流。

调研组认真听取区文旅局、文化馆等部门情况汇报后,与会政协委员、非遗传承人先后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工作建言献策。政协副主席阳宁指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要深刻认识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要意义,要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症施治、统筹兼顾,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拓宽传播渠道,打造展示传播品牌,提升达川非遗传播力、影响力。

近年来,达川区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主要进行了以下探索尝试:

一是建立数据资料库。依托区文化馆数字化平台,用数字化手段和传统文档相结合的办法,通过收集整理,建立了非遗数据资料库,对全区现有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保护。

二是建立传习、体验基地。在达县高级职业中学建立了“安仁板凳龙”传习基地、申报了安仁乡“安仁板凳龙体验基地”(获四川省第一批基地并授牌),在四川文理学院、达川中学、逸夫小学均建立了“法门武术教学实践基地”,在三里坪小学开展了“剪纸技术”课程等,使我区较有影响的优秀项目得以规范化和规模化传承。

三是组建原生态表演队伍。组建了 30人的“安仁板凳龙”民间舞蹈队1支、8人的“翻山铰子”女子表演队和16人男女混演队各1支、16人的“法门武术” 表演队1支。

四是加大非遗升级和传承人培育。近年来共挖掘申报各级项目保护名录8项,其中国家级1项:“安仁板凳龙”,省级1项:“黄麻纸造纸技艺”,市级6项:“百节泥人道”“石桥法门武术”“王家糖画”“土法造纸”“石梯蒸鱼”“万家贤义高粱白酒”,目前正在推进“法门武术”升省级非遗名录和“王家动物标本制件技艺”升市级非遗名录。2021年申报并获省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4名。

五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组织各项目参与国际非遗节、省内外汇演、国际国内文化交流等重大活动。同时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图片展览等活动30余场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