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重大会议 > 新闻发布会 > 正文

达州市农业农村局答记者问

来源:达州市政府网     发布日期:2020-09-18    点击数:

1.新冠疫情以来,粮食问题一直是热点问题。请问今年达州粮食生产情况如何?

达州是全省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供应和育苗育秧工作。但我们发挥行业优势,主动作为,大力抓好粮食生产。一是通过预约购买、农资配送等方式,确保了农资供应,保证了春耕备耕。二是通过撂荒地整治、间套作、经改粮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粮食播面,完成大春粮食扩种11.67万亩。三是及时发放耕地地力保护、稻谷目标价格、种粮大户等补贴资金6.03亿元,提高种粮积极性。四是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预计全年粮食播面将达到852.9万亩,总产达到322.4万吨,增幅分别为2.1%、1.45%。

2.都说农业多贡献,生猪最关键。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落实以生猪生产为主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目前全市生猪产能恢复和发展情况如何呢?

今年初,省下达我市生猪出栏任务是387万头,市上自加压力,确定了全市全年生猪出栏任务420万头的目标任务,而全市生猪生产形势因去年非洲猪瘟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小散养殖户大幅减少,生猪产能不足。对此,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个方面措施:一是提振养殖信心。全面落实“猪九条”、“新八条”等政策措施,市、县两级共安排专项资金8000万元,重点支持核心育种场、标准化示范场、新建规模养殖场建设。二是提升生猪产能。引进正邦集团、蓝润集团、德康集团、东方希望、丽天牧业等生猪龙头企业,新改扩建猪场194个,稳步提升生猪基础产能。力争年底前将生猪产能恢复到常年水平。三是提高防疫水平。我们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作为确保生猪稳产保供的关键措施,全覆盖开展 “大消毒、大培训、大宣传”夏季行动和“违法违规调运生猪百日专项打击行动”,设立临时检查站54个,严防死守坚决防止非洲猪瘟疫情发生。

3.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推进会,请问我们对抓好园区建设,促进农业贡献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此次全省现场会,进一步激发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动能。下一步,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努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是加大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强化龙头带动,突破加工瓶颈,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擦亮“达”字号农业品牌,培育壮大“巴山食荟”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强线上线下市场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三是加强与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率先在园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推进种养循环,绿色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坚持园区与美丽乡村同规划、同建设,培育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市委四届九次会议,对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作出了明确部署,请问,农业农村部门下一步如何推进工作落实?
融入“双城圈”、建好“示范区”,为达州经济社会和“三农”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前期,万达开就农业农村协同发展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工作机制,制定了工作方案,正在联手推进“十大共建”任务落地落实,着力打造万达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示范区。9月22日,即将在达州市宣汉县召开万达开暨秦巴地区乡村振兴协同发展高端峰会,届时将邀请5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目前,正在筹备万达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第二次联席会议,商定推进几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将三地农旅景区景点串联起来,联合推介、联动发展。

5.听说我市注册成功了“巴山食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达州市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闻名的苎麻之乡、黄花之乡、乌梅之乡、糯米之乡、油橄榄之都、富硒茶之都、醪糟之都,国家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优质生猪生产基地。为进一步提升达州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市政府集思广益,构思出了“巴山食荟”这个标识作为达州市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并加以打造。

达州地处大巴山腹地,“巴山食荟”中的“巴山”代表达州,表明达州农产品产地的地理位置,体现其绿色、生态、健康的自然属性;“食荟”则音同“实惠”,意在告诉消费者达州农产品经济实惠、物美价优,从市场和消费者的角度体现出较强的认同感。

历时两年,今年8月,涵盖所有市场上流通的经营产品共45个类别全部获得商标专有权,标志着我市“巴山食荟”区域公用品牌正式注册成功。“巴山食荟”将作为达州农产品的标识标牌,在推动达州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将进行大力宣传推介,加强“巴山食荟”品牌的运营管理,通过品牌引领、市场带动,让达州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6.脱贫攻坚即将圆满收官,那么下一步达州市在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有什么想法和打算呢?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提升,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我们将以抓脱贫攻坚的理念、力量、政策和信心、决心。将脱贫攻坚引领区与乡村振兴示范区结合,将福利性政策与提升乡村发展能力政策结合,将日常性帮扶措施与常态化民生扶持措施结合,重点抓好五个方面:一是在产业发展上,重点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在乡村建设上,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升农村生活质量。三是在基础配套上,持续推进路、水、电、通信等基础建设,补齐教育、医疗、文化等发展短板,提高农村幸福指数。四是在人才支撑上,引进一批科技人才、返乡人才、实用人才支持乡村建设,引领农民素质提升。五是在改革创新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通过集中攻坚、抓点示范,以点连片、以片促面,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