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部门动态 > 正文

达川区司法局突出“普惠民生”,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服务作用

来源:区司法局     发布日期:2019-02-22    点击数:

加强网络建设,提升服务平台覆盖度。新建实体平台:建成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三里坪、亭子、河市等重点乡镇(街道)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三里坪雷音铺村、河市成都村等重点村(社区)建起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扩建网络平台:以“达川司法”官方微信、微博公众号和人民调解员微信群为依托,链接“12348四川法网”,共享网上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贴近基层群众需求提供法律咨询等服务。搭建热线平台:对接市司法局“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全年共接受咨询1504人次。

整合职能资源,提升服务方式融合度。推行实体平台“3+X”建设模式,引入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等基本职能,律师、公证、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治宣传等拓展职能,采取“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工作方式,实现“一窗办多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软件硬件并重,提升服务平台规范度。规范中心、工作站、工作室场所标识、指引、功能设置等,选派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能力较强的法律服务工作人员驻守窗口,方便群众获得信息、寻求帮助。建立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并全部实行制度上墙。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与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有机融合、互通有无,圆满完成全省司法所工作推进会河市现场参观点建设任务,收到良好效果,三里坪、河市等10个司法所被授予“省级规范化司法所”。

强化拓面提质,提升法律服务深广度。紧紧围绕区委“三大战略、五区目标”决策部署,组织律师、公证、法律服务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评估、风险预警,妥善办理相关法律事务。在达川商贸物流园区二期、三里坪水泥厂拆迁等重点项目中,协助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参与实施方案等文书把关审查,推动工作顺利进行。完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深化特殊群体“绿色通道”建设,改进援助工作方式,全年共建成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65件,受援人数达2940人次,实现法律援助“能援则援、应援尽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