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五突出”助推粮食高质量发展
达川区按照“稳面积保产量、调结构提质量、抓优质增效益、防减灾保丰产、抓特色促增收”的工作思路,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确保2019年粮食播面稳定在13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53万吨以上。
突出粮安重责任。区政府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出台了粮食生产指导文件,明确了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职责,把粮食生产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做到层层分解任务、级级传递压力、人人承担责任,形成全区上下联动、部门通力协作、农户主动作为的粮食生产新格局。
突出技物强结合。主推国颁系列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新品种20多个,集成组装并推广水稻、小麦、玉米等轻简化栽培技术10多个,广泛采用灾害预警、病虫统防统治等防灾减灾技术的应用,全面推进水稻机育、机耕、机插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确保全区粮食品种优质率达95%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54.5%以上、病虫等灾害损失率控制在4%以内。
突出示范抓引领。规划和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和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等为建设内容,加快粮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区新建高标准农田6.2万亩,建立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15万亩,初步建成区级以上优质粮食现代农业园区1个。
突出政策促保障。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和种粮大户补贴等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好水稻社会化服务项目和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充分调动广大农户、各类种粮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积极性;2019年完成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近3万亩,预计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9312.26万元、稻谷补贴1800余万元。
突出增值延链条。积极引进和支持腾华鑫、龙嘴大米加工厂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开展粮食初、精加工;发动农户和各类种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粮食作物秸秆和加工后的有机废弃物开展肥料、能源、饲料、基料和原料等“五化”利用;借助“互联网+”和“川凤”大米品牌,实现农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的整体提升。2019年实现粮食初、精加工20万吨以上、“五化”利用率85%以上,实现初、精加工增加值较上年增长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