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部门动态 > 正文

达川区司法局健全完善刑事执行体制

来源:区司法局     发布日期:2019-06-19    点击数:

改革完善社区矫正制度。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坚持专门机关主导与社会力量参与相结合,坚持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三位一体”,提高矫正工作质量,促进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

一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安全是前提、治本是核心”的本质要求,始终坚持“监管为基、矫正为本、帮扶为辅”的工作思路,把社区服刑人员改造教育成守法公民,推动社区矫正从“管得住”迈向“矫正好”的新发展时期。

二是健全社区矫正体系,探索队建制管理体制。建立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社区矫正工作队伍,依法履行社区矫正执法管理职责。

三是加快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工作,联合民政部门建立社区矫正专业社会组织发展计划,重点孵化培育发展社区矫正专业社会组织,建立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服务清单,联合财政部门建立一批政府购买社区矫正社会服务项目,引导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并提供非执法类、公益性服务。联合民政部门、社会组织加强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吸引具有法律、心理咨询、教育等专业背景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工作保障机制,研究完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奖励政策,建立完善社区矫正志愿者激励机制。积极推动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体系,推动将社区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地方职业技能培训总体规划。

四是加强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社区矫正指挥中心与“天网”“雪亮”工程的对接,实现全区全覆盖,构建立体化社区服刑人员监管网络。加快建设集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远程视频督察系统、电子定位系统于一体的社区矫正指挥平台和司法所终端点;2019年底前,建成达川区社区矫正指挥中心,2020年底前,实现接收社区服刑人员的司法所终端点100%覆盖。研究应用北斗定位技术取代GPS定位技术,逐步推广电子腕带应用,社区服刑人员定位率达80%以上;开展社区矫正与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监狱等信息化联网工作。加大社区矫正智能化应用,以大数据为核心,运用智能语音、人脸识别、图文识别等核心技术,探索建立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矫正模式,全面建成社区矫正信息化3.0版。

五是坚持“建、管、用”三结合,推进社区矫正体系建设,全面建成达川区社区矫正中心,高要求完善内部运行机制,着力构建区社区矫正中心与乡(镇)司法所分工明确、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工作格局。严格按照《四川省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标准》《四川省县(市、区)社区矫正中心管理制度》等要求开展“省级规范化社区矫正中心”创建工作,到2020年逐步实现社区矫正中心省级规范达标率达60%以上。

六是认真落实社区矫正经费保障标准,将政府购买社区矫正社会服务所需经费列入司法行政部门年度综合预算,建立社区矫正经费动态调整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支持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建立完善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资金筹措渠道和机制。协调制定并实施社区矫正机构和社区矫正执法人员装备配备标准,配齐执法执勤基本装备,提高安防能力和装备现代化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