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部门动态 > 正文

规范部署明方向 精准施策出实招 —达川区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提档升级

来源:农民工服务中心     发布日期:2019-07-16    点击数:

​今年以来,达川区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工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遵循,以全省农民工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对农民工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指引,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省、市关于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安排部署。并紧抓机改契机,于今年3月成立了达川区农民工服务工作机构,为达川区32.16万名农民工建好了“新家”,为全面开创全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崭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障。达川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其中证照办理子项工作被予以通报表扬(详见《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表扬全省去冬今春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川委厅[2019]24号)。

一、“三强化”规范部署明确工作方向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以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达川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区级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能职责,对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进行了细化分工。紧抓机改契机,于今年3月成立了达川区农民工服务工作机构,确定了办公场所,及时划拨开办经费,并于7月中旬通过考调充实了工作人员,为全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强化目标制定。紧紧围绕区委“12235”战略部署,内联网络,外建站点,延伸工作触角,创新提出构建“一站三片九园十送”农民工服务保障体系工作思路。即:建设农民工服务保障受理大厅这一站点,打造农民工服务东部、南部、西部三片区阵地,依托达川空港新区、商贸物流园区等九园区为载体,开展送政策、送温暖等十送农民工专项行动,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机制,切实为农民工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是强化业务安排。与组织部联合出台了《达川区“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民工精准摸排工作的通知》,制定了《达川区农民工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全区农民工信息平台建设推进会暨培训大会,进一步细化工作子项,强化具体安排,规范业务指导,分别推进落实。  联合区委组织部编纂印制《农民工实用知识读本》5万册,紧扣“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在达川区石梯镇、金垭镇开展有关农民工的法律法规宣传,现场赠送宣传资料500余册,接受群众现场咨询150余人次。同时还赠送了2000元科技帮扶金。

二、“三实招”夯实基础建设促进服务能力

一是创新党建模式,培育振兴乡村新力量。配合区委组织部依托区政协“智力支乡”协会,在广西建立了达州市驻广西流动党员达川区党支部,并在广西建立了第一家农民工驻外联络办,让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让在广西务工的达川籍农民工有“娘家人”撑腰。

二是凝聚部门合力,搭建异地探亲“桥梁”。7月9日—10日,区妇联、区农民工服务中心凝聚部门合力,组织达川区25名留守儿童参加“游学夏令营”异地探亲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革命基地、西南政法大学和重庆市科技馆,为留守儿童播下爱国情怀和热爱科学的种子,别开生面的亲子活动,增进了常年异地分隔的亲子感情,有效弥补假期留守儿童的管理缺失。

三是精准摸排数据,建好农民工“家底”台账。在全区开展农民工精准摸排工作,摸清全区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回引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情况,建好达川区优秀农民工、农民工后备力量、农民工村干部“三本台账”。截至目前,全区转移输出人数29.86万人次,新增回流再就业人数1550人,累计创业人数11135人,创业吸纳就业人数19580人。

三、“三行动”推动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一是职业培训提质行动。区政府研究并通过了《达川区2019年度劳务品牌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的计划方案》,明确了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机构、培训任务和培训启动时间及期限。组织推荐了7名企业创业人员到川大科技园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参加创业培训。成立了达川区农民工市级劳务培训基地初评工作小组,选定了初审合格的5所职业培训学校。

二是维权关爱暖心行动。主动协调相关部门,搭建起咨询、举报投诉、劳动监察、人民调解、仲裁一条龙维权体系。畅通农民工欠薪举报投诉渠道和劳动仲裁“绿色通道”,实施农民工公益性法律援助服务,协助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组织开展规范劳动力市场执法大检查和以清欠民工工资为重点的执法大检查。主动与区总工会对接,研究开展对因工重度受伤农民工的关爱工作。今年以来,我中心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5件,衔接各部门处理结案5件,结案率达100%。联合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主动监察用人单位92户,审查了35户用人单位报送的书面材料,追发劳动者工资等待遇106.55万元,督促补签劳动合同75人,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三是就业创业扶持行动。认真贯彻《农民工服务保障十六条措施》、《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等要求,协同相关部门共同落实好农民工就业创业优惠扶持政策,建立健全与农民工输入地的协调联动机制,开展农民工回引吸引培养计划,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为农民工提供专业化、精准化、人性化的服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