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部门动态 > 正文

达川区司法局狠抓深化改革工作重点

来源:区司法局     发布日期:2019-08-07    点击数:

一、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一是制度保证,由自选变必选。突出领导责任,提出建立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一把手’责任制,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列入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督查范围,普法责任制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二是积极行动,由“一家”变“大家”。制定了“谁执法谁普法”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了责任主体和考核主体,并把“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作为贯彻实施“七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绩效考评。三是效果裂变,由眼下变长久。强化法官、检察官以案释法,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法官、检察官进企业、走基层、见群众,以身边人身边事传播法律知识,调处矛盾纠纷;强化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配合交通、税务等执法部门,以电视“阳光执法”节目为依托开展“以案释法”活动。

二、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方面。一是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认真落实会前学法、专题学法要求,今年全区共开展会前学法900余次,专题学法600余次,区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学法11次。二是集中宣传活动持续推进。持续开展“送法进机关”活动,通过举办法治讲座、组织集体学习、自学法律法规等形式,深入学习宣传与自身职能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三是法治示范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坚持将示范创建作为法治宣传的重要抓手,按照“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的打造标准,组织开展好“法治示范乡镇(街道)”“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和“法律七进”示范点创建活动。对已经命名的示范创建单位实行动态管理,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抓好三大平台建设。实体平台:建成达川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全区54个乡镇(街道)全面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三里坪雷音铺村、河市成都村等重点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网络平台:以“智慧司法”建设为抓手,及时打通局机关和司法所骨干网络,以“达川司法”微信公众号和人民调解员微信群为依托,搭建起网上和掌上“法律服务超市”,全方位满足社会公众各类法律服务需求;热线平台:对接市司法局“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组织法律援助中心专兼职律师专岗值班。二是抓好服务项目整合。依托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等司法行政在职能,为辖区居民、村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切实便民利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