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部门动态 > 正文

达川区灾后重建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来源:达川区应急局     发布日期:2020-10-12    点击数:

达川区幅员面积2245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110万。地形地貌以低山和丘陵为主,境内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岩性以砂岩和易吸水、膨胀、风化的泥岩为主;降水丰沛,且雨量集中,各类灾害频发,具有类型多、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突发性强等特点。

一、达川区遭受暴雨洪涝灾害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先后遭受了“6.14”、“6.17”、 “6.27” “7.12” “7.15”和“7.26”洪涝灾害,约14万人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紧急转移安置群众79人,因灾倒损房屋9户12间,严重损坏房屋45户99间,一般损坏房屋102户202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73公顷,成灾面积2251.05公顷,损坏耕地面积536.2公顷,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等,多个乡镇基础设施受损严重;今年我区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90.24万元,给受灾群众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损失,生产生活困难。目前,我局正在对因灾受损的房屋进行核查,根据实际情况,对受灾群众进行房屋修缮补助,房屋重建补助必须是重建后才按相关标准进行补助。

二、案例分析

通过对景市、亭子及南岳等部分乡镇的受灾情况的核查,发现以下问题:

1、界定住房损坏等级难。按照国家、省有相关受灾住房鉴定文件的要求,凡是因灾受损的民房都应由住房建设部门牵头,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鉴定受损是C级或D级等,但常常因为缺资金或时间紧任务重,只是由一二个部门业务人员凭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评判。比如对于严重损毁和一般损毁的界定,凡是否一面墙裂一条缝和破了一个洞都可能属于一般损毁,但它的维修成本是大不一样的够,管种情况占用80%左右,因核定标准不细,灾农户重建时补贴标准也过于粗略,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

2、“等靠要”思想严重。目前,全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特别是青壮年几乎走完,空心村社比比皆是,留在家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残,他们无力抢修,也不愿意自己修。而铁山以西的大部分乡镇个别住房存在房屋主体墙没有受损,但是有的农户屋后坎子高达5-6米,而山体下滑的石头和泥土把房屋后的整个阳沟堵塞,严重的高达一米多,如果不清理怕对房屋造成损坏,清理的话,需要请工人,灾后重建又不支持此项开支,老百姓哀声再道,比如,大堰乡、米城乡境内。

3、灾后重建住房有限制性规定。全区农村中在洪灾中上报的损毁或倒塌房子,有很多其实都是厨房或鸡牛圈舍的墙体倒塌等,然而在国家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调查制度中,明确规定独立的厨房、牲畜棚等 辅助用房、活动房、工棚、简易房和临时房屋等均不统计在内,但这些房屋也都属于老百姓生活的日常必不可少的,而且个别老百姓,特别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本没有经济实力来恢复重建。这种现象在全区普遍存在,大部分群众反响强烈,认为上级的政策不尊重客观事实,不符合时代要求。

4、灾后重建涉及范围广、内容杂,参与部门多,周期长,应急部门减救灾职能则转录,实际工作起来阻力大、矛盾重重。

三、对策建议

1、细化规范补助标准。建议市县两级在执行国家、省有关文件规定标准时,应尊重事实,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市本县的实施细则,尽量全方位评定受灾情况,最是规定受损大概的一个面积来进行补助。

2、扩大政策补贴范围。建议上级有关部门逐渐将将厨房、牲畜棚各屋前以房后坎子或阳沟等的清理也纳入救灾补助。

3、自觉开展生产自救。政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宣讲,鼓励他们共享改革红利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生产生活自救,而不能等靠要,不要有事找政府,有事赖政府。

4、要全区一盘棋。目前,仅仅参与自然灾害中住房及农作物统计,其核查及补助标准各行业各部门不一样,应在全市全区制定出台统一标准,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保证重建长远高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