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杨柳街道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社区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近年来,达州市达川区杨柳街道坚持关口前移、力量下沉,以社区小治理促进社会大和谐。
建制调整 激活改革一池春水
“我们社区管辖面积大,这几年新入住居民日渐增多,上级摊派给社区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承担了不少本不属于社区管理服务权限内的事项”。提起以前的社区工作,人少事多、活多钱少是大家的一致看法,干部忙于填报各类表册,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排查安全隐患及征地拆迁等事务性工作,在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主责主业上难以兼顾,迷失了工作方向。
2020年,杨柳街道按照全省社区建制调整改革意见,充分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对管理面积过大、服务人口过多、治理难度大的社区的三个城市社区调整为五个,并以此为契机理顺街道与社区关系,推动街道对社区由“领导”向“指导”转变。
针对社区干部老化、能力弱化、组织虚化的问题,杨柳街道鲜明“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导向,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宇商圈党小组—党员”党组织网络工作格局,积极吸收物业管理人员、业委会成员、两新组织员工代表加入党建网格管理员队伍。完成13个小区党支部及上观南城、幸福佳苑、万兴世家等小区党支部和升华商圈综合党委活动阵地亲民化改造,选派10名机关和社区党员干部担任“两新”党组织和小区党组织党建指导员,面向社会招聘2名社区专职工作者,有力确保了基层党建有人抓、抓具体、抓到底。
通过调整,实现了社区规模调适、布局调优、服务调好、队伍调活、机制调新,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
干部驻点 搭建干群沟通桥梁
“这些年,干部的确人好找、脸好看、门好进,但是事情依然难办甚至不办,要么因为资料不全,要不就是因为政策界限不好把控,反正就是不好办事,根子恐怕在于干部对群众诉求没得感觉”,2020年4月22日,文兴社区上观南城小区居民张开均在该小区院坝会上说道。
2020年以来,杨柳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探索建立机关干部驻点联系居民小区制度,将54名机关干部下派至35个居民小区负责小区群众诉求征集、社会大局稳定、环境品质提升等工作。驻点干部坚持每周至少下沉一次辖区征集群众诉求、排查不稳定因素、开展代办服务,街道党工委对征集到的群众诉求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每月定期专题研究,按照职能职责和管理权限,责成相关部门办理,落实由驻点干部跟踪督办诉求办理情况,定时向群众反馈。
杨柳社区三期安置房住户刘大平告诉笔者:“现在,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反映的诉求无人受理,定期驻点联系干部就会告知处理结果,我们什么事情都可以找他,也只需找他”。
杨柳代办 营造亲清营商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飞来。杨柳街道围绕全区经济总量“冲刺1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200”发展目标,全面推行杨柳代办,着力营造全区最优、全市一流营商环境。
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取缔12大项39小项证明材料,将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事项接入四川省政务服务网,推行每周三办事窗口工作人员下村(社区)和企业开展服务,切实让群众少跑路,让干部多跑腿,对群众提交的事项,在3个工作日内受理完毕,做到线上办和线下办一个样,预约办和现场办一个样。
“以前我们到政务中心办事,时常会因为资料不齐或者部门间推诿,来来回回跑好几次路,浪费了人力、财力。现在街道和社区承接了服务事项,以前经常要求的奇葩证明材料再也不用开具,原来需要跑几个部门,等上一两个月都不一定办得了的事现在只需把资料现场提交或者通过网上办理,两三天内就能把要办的事办完,还办得很好,要是缺什么资料,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告知我们,遇到事情紧急,他们还会来现场核查后先帮我们办理了,后面再补齐资料,极大地方便了我们企业办事”,莱克汽车城一位经营业主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