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金垭镇“四字诀”扎实开展人才培养,稳步推进疫情防控
刚刚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武汉为中心蔓延至全国各地。金垭镇党委在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安排部署下,组织全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中。
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和工作的落地落实靠干部,尤其在这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能否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党员干部特别是处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关键时期,人才资源更显珍贵,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目前,全镇16个村(社区)“三职”主要干部平均年龄50岁以上,文化程度大部分是初中,有3个村1个社区的支部书记因无合适人选由镇政府干部下派担任。千条万条没有人才就是白条,千招万招不抓人才就是虚招,千忙万忙不重人才就是瞎忙。针对这一实际现状,镇党委政府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依然没有放松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将两项工作进行全面融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以身作则“吸”人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抓好疫情防控,确保辖区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镇所有干部立即停止春节休假回到工作岗位,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在镇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不分白天黑夜,深入到各家各户,向群众宣传“新冠肺炎”预防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全面排查和监管外来人员。在这非常时期,干部们的无畏和敬业精神,为民情怀,深深感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的良好局面。
不拘一格“识”人才。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仅靠村、镇干部远远不够,镇党委要求各村(社区)在抓好疫情防控时,要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宣传发动,全镇共162名志愿者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其中80后、90后年轻人21人。识别人才,也不能全凭学历、职业、资历等进行模式化对号入座,这些年轻人当中,有在读大学生,有大中专毕业生,有转业军人,有企业负责人,在疫情结束后,党委政府将他们纳入后备干部人选,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因材施教“育”人才。镇党委对这些年轻的志愿者进行集中统一安排,将150名安排到执勤卡口执勤,将9名青年志愿者组成巡逻队安排到场镇开展宣传,将3名安排到镇上,负责疫情防控工作数据收集上报和工作信息的采编。通过具体实践,他们在思想认识和阅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正如金山村在读大学生李仕杰说“参加这次志愿者活动,我感到很光荣和自豪,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毕业后,希望能成为一名基层干部,为家乡为群众尽一份力”。
委以重任“炼”人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精心培养和教育的,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最能锻炼人。镇政府现有4名新进年轻公务员,其中3名都是90后,他们文化水平高,但毕竟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有一些欠缺。为了让他们尽快成熟,独当一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一是在人员安排上,将他们与老同志安排在一起参与各项工作,向老同志学习工作方法;二是加大他们的工作量,做到那里需要就安排他们;三是将重要卡口的执勤、工作落实的监督检查等工作落实给他们。
金垭镇党委政府用识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盘活全镇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增强各类人才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激励他们努力创造,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