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部门动态 > 正文

达川区综合执法局在消除违法建设中助推城市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来源:达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布日期:2021-09-08    点击数:

一、背景成因

近年来,伴随达川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违法建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城市品质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自规划执法权划转以来,达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紧紧围绕区委“实施靓城提质行动”的决策部署,按照“控增量,消存量”的治违要求,闻令而动、尽锐出战,重拳出击整治各类违法建设,对新增违建露头就打,即查即拆,对存量违建分类施策、分批处置、逐一突破,利用三到五年时间,逐步消除城区违建,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让消除违建成为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的标志。目前,已集中整治物业小区13个,依法查处违法建设172处,拆除总面积约11770平方米。

二 、主要做法

(一)深入宣传动员,消除违建“念头”。以《达州市违法建设治理办法》施行为契机,结合“民情户户通”深入居民小区、家属院等地,开展普法讲座、入户普法、院坝会等活动30余次,深入锦云府、南城国际等新交付小区,开展违法建设主题宣传活动10余次,编写并发放《小区违法建设十问十答》2000余份,在电视媒体宣传10次,报纸宣传报道15次,微信公众号43期,通过宣讲违法建设的危害性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市民不想违建、不愿违建、不敢违建。

(二)强化日常监管,遏制违建“苗头”。将辖区按街道划分为3大片区和28个板块,实行定点定人“网格化管理”,密集开展常态化巡逻,织密违建防控网;开通举报热线,微信公众号举报投诉专栏,多渠道收集群众投诉举报信息。目前,已受理违建投诉300余件,现场处理率100%,办结率98%。将拒不配合拆除违建的行为纳入个人社会诚信评价体系,对未履行劝阻、上报义务的违法建设物业企业进行警告。今年以来,共立案查处违法建设12起,给予5家物业企业黄牌警告,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行为。

(三)铁腕手段整治,啃掉违建“骨头”。在全面摸排辖区存量违建基础上,积极开展存量违建、新增违建“双清零”专项行动,对占用城市道路、广场、绿地等公共空间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违法建设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予以拆除;加大对居民楼楼顶、棚改征拆区域等违建高发区域的巡查力度,对新增违法建设实行“露头就打”,对发现在建的违法建筑物实行“即查即拆”,做到及时发现、有效制止、快速拆除,全面控停新增违法建设,先后强制拆除三里坪街道韩家巷、石化南苑小区、南国大道望田餐饮、锦州国际小区、南城茗居小区、七里沟及雷音铺上山道路两侧等存量违法建设,起到了拆除一处、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

 (四)完善工作机制,斩断违建“源头”。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协调街道、公安、住建等单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违建执法中的重大、疑难问题,通过信息互通、科学研判、联合执法形成打击违法建设强大合力;严格落实违法建设“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管控机制,不允许附有违法建设房屋的装修材料、机具进场,截至目前,已暂停违建业主供水、供电等服务75次,对20余户附有违法建设的房屋在产权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抵押登记等方面予以限制,形成齐抓共管、联防联控的治违氛围和工作合力。

三 、工作成效

(一)市民素养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基层法治宣传与文明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以推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推进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有效整合,同时聚焦违章搭建突出重点领域,组织执法人员深入基层小区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提升市民的法治素养,培育市民文明行为习惯,使违建者由“不敢为”向“不想为”转变,让“零违建”逐步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风向标。

(二)城市面貌明显改观。拆除违建是改善城乡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通过“拆”的方式,将拆出特色、拆出绿色、拆出形象、拆出公平正义进行到底,保障了老旧小区改造、公益性停车场、市民休闲公园等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以拆除彩钢棚、拦护墙等小区违建载体为重点,破除因违建引发居住环境脏乱差的感观,进一步优化了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整洁、温馨、优美的宜居空间和城市环境。

(三)社会矛盾有效化解。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整治“群众最不满意10件事”开展违法建设治理,立足最突出问题、聚焦最现实利益,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摸清摸准群众的痛点难点焦点堵点问题,通过马路一线办公、召开院坝会、群众上门反映等形式,收集群众集意见并及时化解,群众满意度达98%,切实把实事办“实”,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行”,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四)公共安全得到保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永不改变的第一责任。通过前期对违法建筑可能造成消防安全、居住安全、生产安全、环境安全等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拆除了老旧小区顶楼的燃气输送管道周边的违章建筑、违规占用消防通道以及占用采光井破坏承重梁的违章建筑,通过拆除了一大批损害群众利益的、反映强烈的违法建筑,切实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秩序,保护人民群众利益和公共安全。

(五)干部作风根本转变。干事成不成,关键在于人。自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达川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三树三创”纪律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每季度召开党风廉政和纪检监察工作联席会议,解决了“吃拿卡要”“苍蝇腐败”等问题,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干事创业新常态蔚然形成。同时,定期组织开展执法培训、案件庭审观摩、案审研讨会等,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

四 、重要启示

全面开展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是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统筹部署的一场综合整治硬仗。自去年7月开展该项工作以来收到了明显成效,给我们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益启示。

一是立规矩塑制度是治理违建的根本。出台违章建筑处罚的可操作性办法,可以形成完整、有序、有力、有效的管理机制。对现存违章建筑该拆除的拆除,该没收的没收,不给违法者留下侥幸的余地。调整利益分配政策或制定规定,对违规收益部分进行约束,使违建者得不偿失,从源头上遏制。因此,推动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关键在于立好规矩、建好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

二是强规划重监管是改善环境的前提。违法建筑的存在,使得城市空间布局难以优化,环境难以美化。“拆”是为了更好的“建”,“破”是为了更好的“立”,只有提前做好长远规划,才能消除视觉污染,美化城市环境,加快各地文明城市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属地管理作用,加强区、街道、社区负责属地监控,利用基层组织熟悉管辖范围情况的优势,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通报违章建筑行为,从源头遏制违法建设行为。

三是敢担当善作为是推动工作的保障。整治违法建设治理作为当前综合执法局全体干部职工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也是最实际、最重要的检验,必须要坚定信念、实干担当、攻坚克难,敢于啃下整治违法这块“硬骨头”。这种自我加压、不胜不休的决心和毅力,以及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担当精神,是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的力量源泉,更是成就事业的务实之举。

四是顺民意得民心是违建治理的归宿。在实施拆违过程中,始终以维护人民群众公共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扎实推进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增绿、拆违改造、拆违添景,通过拆建同步、拆控并举,有效遏制违建势头,大幅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最终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