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校园影视教育工作在全省交流
12月16日,四川省第十六届校园影视教育成果发布展示交流会在邻水实验学校举行。四川省教育信息化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电化教育馆)副主任、副馆长万珊出席会议并讲话。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教育电视台副台长荣军主持会议。
培训会上,达川区教科局作了题为《校园影视展现教育风采城乡一体推进“数字”教育》的发言,交流达川区抓好校园影视工作,展现达川教育风采,助力城乡一体发展,全力推进“数字”教育的高效做法。
近年来,达川区坚持‘整合资源、培育典型、促进应用’工作思路,以应用为导向推动校园影视发展,涌现了一批在国、省获奖的优秀校园影视作品,先后有达川区逸夫小学原创影视剧《热血江魂》在中央11台“一鸣惊人”栏目精彩开播,微电影《饮水思源》在中央电教馆主办的“中国梦-行动有我”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中被推选为创新作品,袁艺嫡、黎若妍、段丁墨3名同学在中央“非常6 1”栏目中表演,杨颜优、杨颜嫔、吴佳芩3名同学前往北京参加冬奥会主题曲《2022相约北京》的MV拍摄;达川区三里小学创作的影视剧《巴山红錾》作为达州市唯一入围第四届全国民间文艺在线云端展演节目,也是全国35个优秀作品之一。在全国校园影视大赛中,达县职业高级中学创作的《2013且行且歌》荣获全国金奖。
一、统揽全局发展,高起点谋划校园影视教育
坚持抢先抓早,始终把解决“好不好、强不强”作为工作重点,为校园影视教育赋能增力。一是早抓谋划开好局。早在2014年,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到2016年,全面完成全区“三通两平台”,至2017年,全区学校装备水平达到省颁标准。二是专班推进抓落实。成立校园影视教育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以“五个一”模式强力推进学区(学校)校园影视名师工作室建设。三是对标奋进创品牌。2018年,承办国家级课题《基于矢量技术的跨区域同步教学应用专题研究》中期评估现场会,成功创建全省第一批28个教育信息化试点区、“四川省教育资源规模化应用试点示范区”“全国网络教研创新研究实验区”。
二、夯实工作基础,高标准推进校园影视教育
坚持夯实硬件支撑,全力提升软实力,引领校园影视教育出效益、出成绩。一是投入优先强保障。坚持教育信息化城乡同步发展,不断拓展线上线下资源,教育城域网、校园广播、班班通实现城乡无死角、全覆盖。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全力保障校园影视教育有力有效开展。二是逗硬督导增活力。坚持把“严”的主基调进行到底,实时掌握各工作室及成员履职情况和学校工作成效。建立“黄牌”提醒制度,强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全力保障校园影视教育高质高效开展。三是名校引领显成效。依托达州中学、达川中学、实验小学、逸夫小学“省级现代信息技术示范学校”优势,辐射带动全区学校广泛参与校园影视创作。本届校园影视作品我区共荣获53个省级奖,其中20个一等奖,较2019年增长308%。
三、聚焦应用效能,高效率服务校园影视教育
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拓展校园影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一是三分类赋能力。对“管理人员、项目教师及技术骨干教师、学科教师”三类人群,分别从“理论、规划,摄制编辑,微课制作”等3个方面开展针对性培训。2021年,组织1000余名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级教育信息化培训,用工作能力提升带动工作水平提高。二是三结合谱新篇。运用校园影视素材和班会课、升旗仪式、晨会等德育活动相结合,让校园影视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用好系统内39个微信公众号,宣传学校、学生活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三是三课堂促供给。开设“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推动优质资源流转、共享。近年来,录制名师直播课超100节,推送优质课程和名师课堂近2000课时,在达州电视台互动点播累计时长超1200小时,优质资源实现多渠道互通、高质量供给。
达川区将全面推进“双减”工作落实,积极挖掘校园影视教育潜力,助力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