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多措并举打造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一、 健全机制强管理。出台《达川区民间文化艺术管理制度》,成立非遗中心,通过资料查阅、实地走访等方式开展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普查专项行动,全面摸清辖区内民间文化资源数量、现状及开发价值。设立非遗文化保护基金,组织文化馆专业人员、民间文艺能人等,组建民间文艺团队80个,负责文化展演、文化宣传等工作。
二、 深挖资源重保护。组织四川文理学院、地方志办、区文体旅局等单位专家10余名,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等方式,搜集整理手工技艺、传统舞蹈、民间传说等民间文化艺术资源200余件,逐一分类登记,建立资源数据库。成立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申报工作组,对民间文化进行认定、申报,成功入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7个乡镇入选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 建强阵地促普及。依托“艺术乡村”建设,投入资金1.2亿元,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升级打造乡镇文化服务中心50余个、农民工文化驿站30余个,广播“村村响”工程481个、电视“户户通”工程3.6万余户,实现行政村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实施民间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小区行动,依托少年宫、文化站等载体,开设民间文化艺术公益培训,邀请民间文艺能人巧匠40余名讲解黄麻制作、土法造纸、翻山铰子等文化课程,促进民间文化普及全民。
四、 强化宣传树品牌。利用达川文旅微信公众号、达川电视台、广播村村响等媒体,多层次宣传当地民间文化艺术。高标准举办安仁板凳龙和翻山饺子等非遗文化展演50余场次,大力度开展石桥烧火龙和孝善文化等民俗节庆活动,高质量谋划送文化下乡、文艺团体大赛等群众文化活动,塑造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