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主动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达川区人民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5-30    点击数:

​在达州市达川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达州市达川区人民政府区长  向建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15年工作回顾及“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

2015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谋求新作为,深入推进三大战略,加快实现五区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完成了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9亿元,同比增长(下同)6.5%;服务业增加值49.3亿元,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7亿元,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2亿元,增长13.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1.2亿元,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01元,增长8.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1元,增长10.0%。

产业强区实现新发展。工业企业稳增长“双十五”工程[1]深入

实施,新增规上企业2家,新培育收入过亿企业3家、小微企业135家,完成技改投资17.5亿元。工业项目开工5个、竣工4个、加快建设3个。达川工业园区完成投资6.5亿元,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农业五大主导产业巩固扩面,五大特色品牌做精做优。粮食总产量达48万吨,新增市级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建成农建综合示范区3.2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30个。月亮湾、三江园创建为国家级、省级家庭示范农场。成功承办第六届秦巴地区商品交易会,成交额达3.3亿元。培育电商企业2家,新建电商平台3家。中青家居二期等专业市场加快建设,11个城乡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完成。达川商贸物流园区建成面积达2平方公里,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秦巴(河市)物流园区450万吨货场项目基本建成。新增金融保险机构7家,完成直接融资20亿元。

城镇兴区取得新进展。空港片区、秦巴(河市)物流园区和亭子新城规划编制完成,城市控规面积(含一核两副)新增65平方公里。三里坪城市新区B线、F线道路基本建成,Ⅲ号南北干道北延线工程启动实施,Ⅰ号南北干道南延线、金南大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新建城市休闲广场3个,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3.5平方公里。石桥、麻柳重点镇加快建设,20个新村聚居点、55个幸福美丽新村开工建设,城镇化率提升两个百分点。社区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蓝天绿水青山”工程深入实施,“五治”工程[2]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秩序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分别提升至32.4%、37%。

基础固区实现新突破。38个重大工程和100个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其中:26个项目竣工投用,55个项目加快建设,19个项目开工建设。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7.8亿元,增长13%。国道210线大修工程如期完成,石景路等6条区乡联网公路竣工通车。新建和硬化社道1100余公里,新建村道183公里、乡镇客运站2个。安装波形防护栏300公里,改造危桥6座。亭子等42个供水工程竣工投用,8.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整治病险水库4座、山坪塘317口,石峡子水库加快建设。8个土地整理项目、7个高标准基本农田改造项目和38个土地复垦项目全面完成,新增耕地1.2万亩。500KV达黄线等电力设施建成投运,499个村完成“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建设。

文旅靓区展现新面貌。成功承办“第五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系列活动,扎实推进文化惠民“三百”活动[3]、“三万”工程[4]。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8个、全民健身路径5条。电视专题片《三朝元老一代醇儒--卫承芳》被中纪委宣传。《旅游总体规划》启动修编,真佛山庙群“三防”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孝善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圆满举办,“七大乡村旅游景点”[5]完成投资2.3亿元。文旅产业实现收入19.1亿元。新开展院地合作项目4项,申报国家级星火计划1项、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7项。三里小学等5所学校基本建成,28所村小改造、4个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交付使用。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黄庭乡卫生院灾后迁建工程主体竣工,40个标准村卫生室建成投用。依法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企业1家,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线2条。入境段面水质稳定在III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稳定在74.2%。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竣工投用。

法治安区创造新业绩。安全生产“五个常态化”[6]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安全生产责任全面落实,“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全国煤矿重点监控县成功摘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315群众工作法”[7]“民情说吧”等创新做法被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专刊报道。实行区级领导接访和包案制度,解决各类信访问题1998件。依法依规破解历史遗留问题,临江门片区房屋拆迁全部结束,英凰广场房产办理、荣瑞南滨后续建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六五”普法顺利完成,“法律七进”[8]深入开展,提供法律援助620件。“平安达川”持续巩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军民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军转安置、拥军优抚等活动成绩显著。统计、档案、保密、老龄、慈善、应急、地方志、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脱贫攻坚取得新成果。精准识别和“六个一批”[9]工作扎实推进,“十大专项行动”[10]全面启动。编制、人员等调整到位,扶贫力量切实加强,“专人专职专责”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基础扶贫、劳务培训等工作有序推进,项目、资金等发展要素向贫困村快速集中,投入脱贫资金1.5亿元,减少贫困人口1.7万人。“九大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十件民生实事”践诺完成。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181项、公共
服务事项134项。农业农村“6 10”专项改革[11]有序实施,食品公
司改制进展顺利。创新促进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序推进。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12],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041户、私营企业1220户,分别增长13.9%、26.8%。积极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达商大会”等投资促进活动,成功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2.1亿元。“智力支乡”联谊会圆满召开,北京、广州等地分会陆续成立。
自身建设塑造新形象。坚持区委领导,狠抓党建工作,落实“四责五讲”[13],推动区委决策落地见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开展,省委巡视组反馈的问题有效整改,“走基层”“双报到”等活动扎实推进,政风行风明显好转。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充分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46件、政协提案155件。清理35个部门行政执法裁量权。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8.6万件,办结省、市、区长热线1424件。强化行政监察,集中治理“四风”问题,立案查处203件252人。

各位代表!2015年主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二五”的圆满收官。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达川走过了极为特殊而艰难的历程。特别是撤县设区以来,面对综合实力下降、产业结构不优、城市空间受限的严峻形势,以及政府财政负债沉重、社会矛盾叠加等复杂局面,区委统揽全局,科学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带领全区人民负重前行、推车上坎,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创新思路破解难题,壮大产业改善民生,为推动达川跨
越发展奠定了基础、积蓄了能量、拓展了空间。新生的达川凤凰
涅槃、厚积薄发,迈出了破茧重生的关键一步,谱写了治区兴区的宏伟篇章!
回顾“十二五”时期,特别是撤县设区以来的发展历程,主要取得了七个方面的成就:

坚持改革开放,制约发展问题得到解决。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顺利推进,农业农村、医药卫生、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成效突出。“财政因素分配法”创新实施,每年财政资金稳定投向基层8000万元以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进行专题报道,达川干部群众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形象首度在全国集中展示。“全域开放”战略深入实施,横店集团、江苏中青等知名企业落户达川,三年累计引进资金209.3亿元。

坚持消赤减债,政府债务风险基本化解。直面问题,勇挑重担,三年削减债务13亿元,专项资金缺口基本归垫,政府财政从危险边缘基本回到正常轨道。出台财经管理制度,规范财政资金使用,保证资金用在改善民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刀刃”上。抓好地方公共财政增收,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非税收入占比下降至25.2%,收入结构和质量在全市最优。

坚持发展至上,区域经济实现逆势增长。全力以赴保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一揽子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相继实施,全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三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4%、14.1%、17.6%、14.4%、10.4%、11.6%,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4.8:47.8:27.4。“三大产业园区”欣欣向荣,达川商贸物流园区年销售收入较撤县设区前增加3.7倍,达川工业园区入驻企业10家,秦巴(河市)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金融业实现集聚发展,存贷规模分别达341.9亿元和170.2亿元,较撤县设区前增加55.6亿元和21.7亿元。

坚持扩容提质,城市发展成功突围解困。主动融入达州“双百”城市战略[14],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和乡镇规划覆盖率均实现100%,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3%。小河嘴延长段和金南大道以南两大片区新增开发建设用地7000余亩,为达川区未来5至10年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城市控详规划面积(含一核两副)拓展到113平方公里,为达州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拓展了发展空间。

坚持固本强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三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8.3亿元,建成等级公路2767.2公里。配合参与达营高速、达州机场迁建等工作。发动群众修建和硬化村道982公里、社道6000余公里,村、社道硬化率分别达100%、86%。区镇(乡)一小时交通经济圈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区乡村社全方位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石峡子水库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成安全饮水工程97个,解决23.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小农水建设项目586个、土地整理项目20个。能源和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实现村村通电话、户户用上电。

坚持民生优先,社会事业实现协调发展。以文化旅游为引领,全面带动社会事业大发展,确立孝善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三大特色文化”品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区)书屋实现全覆盖,区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成功申报。真佛山景区通过国家4A级复核验收。出台教育事业大发展二十二条措施,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15],城区“大班额”问题得到有力化解。卫生事业加快发展,达川人民医院南迁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城乡医疗水平显著提高。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就学、看病、饮水、出行等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创新实施“十大民生救助制度”,累计投入救助资金6900万元,受益群众超过19万人次,其做法在民政部作交流发言。集全区之力狠抓脱贫攻坚,着力改善贫困落后地区发展条件,减少贫困人口4.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6.6%。成功抗击“913”特大暴雨洪灾、“625”暴雨洪灾,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依法治区,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依法治区纲要深入实施,民主法治建设步履铿锵。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区政务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区、乡(镇)、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全面构建。坚持用“315群众工作法”统揽信访工作,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大调解”工作体系,营造安定有序的改革发展环境。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加速建立,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卓有成效,良好政治生态总体形成。

各位代表!梳理以区为治的发展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要实现达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落

实区委决策,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个调、谋发展一盘棋,才能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必须始终保持发展定力,加快追赶跨越,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达川经济才能在转型升级中孕育出希望之光;必须始终突出以民为本,勇于创新实践,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达川样本”,才能谱写出万众一心谋发展、众志成城促跨越的崭新篇章。

各位代表!回顾以区为治的艰难进取,达川取得的重大发展成绩,关键在于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劳付出,社会各界人士的包容关心。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干部群众,向老领导、老同志,向驻达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达川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审视以区为治的奋斗历程,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达川作为全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以农业农村为主的市辖区,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非常繁重;全区还有142个贫困村、6.4万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任务非常艰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创新能力较弱,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任务非常重大;少数公务人员还存在“怠政”“懒政”、不依法办事等现象,依法行政和反腐倡廉的任务非常紧迫。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考虑

“十三五”时期,是达川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根据区委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区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建议,区政府编制了《达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提请大会审议。这里简要说明如下。

“十三五”时期,达川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六次、七次全会,市委三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毫不动摇贯彻区第一次、一届二次、一届三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强化“党的建设、全面小康”两个统领,实现“城市发展、产业发展”两大突破,冲刺“三大战略五区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达川而努力奋斗!

“十三五”时期,达川发展的机遇: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实施“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建设等战略,四川被列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我们借势借力发展冲刺全面小康。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各级扶持力度逐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投入效应不断放大,有利于我们抓住机遇实现率先脱贫。达川区成立以来,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斗,产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政府债务大幅削减,财税结构持续优化,特别是区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六个方面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我们发力腾飞实现新的跨越。达川区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凝心聚力、专注发展的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干事创业、真抓实干的发展氛围日益浓厚,有利于我们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乘势而上、抢占先机。

“十三五”时期,达川发展的总体目标:实现两个“翻番”,一个“率先”。两个“翻番”,就是保持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一个“率先”,就是在2018年率先实现省级贫困县摘帽。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新的发展实践,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之路。

坚持创新发展。紧扣“产业强区”目标,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农业发展“5 5”工程,积极推动城乡商贸物流大发展,努力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新体系,力争到2020年将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0∶42∶38。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加强应用技术研发、重大科技立项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5%以上。把推动创新发展与深化六大重点领域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总结推广“财政因素分配法”“315群众工作法”等创新做法,着力在行政效能、国资国企、金融财税、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性成果。

坚持协调发展。科学实施全域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有机衔接,加快补齐城市建设“短板”,完善城市内部交通连接线、停车场、地下管网等配套设施。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打造主城区核心经济高地,加快两个城市副中心“产城一体”整体打造,推动“三大片区”特色化发展。到2020年,主城区面积拓展到30平方公里以上,建成10万人以上的重点镇1个,5万人以上的重点镇5个[16],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同步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镇化率达55%以上。协调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强化先进思想文化引领作用。优先突出孝善文化品牌,积极促进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加快推进秦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发展思维,树立干部“绿色政绩观”,严格落实领导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和生态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雷音铺、铁山森林生态屏障,切实抓好州河、巴河等流域综合治理,继续推动退耕还林、退养换滩,确保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35%以上,城市绿地率达40%以上,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5个以上。倡导节能环保、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利用先进生态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加强对外开放的基础设施建设,密切配合、主动参与达川境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建设,改善对外开放条件。树立“开放发展”理念,优化产业政策和招商引资服务机制,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格局。对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成渝经济区规划,参加重大投资促进活动,力争五年内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0亿元以上。

坚持共享发展。落实教育事业大发展二十二条措施,加快中小学校建设,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力争“十三五”期间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13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创业扶持政策,真正形成城乡均等的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推进九大民生工程,落实十大民生救助制度,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深化“法治达川建设”,认真落实“315群众工作法”,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巩固依法治区成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十三五”头等大事,推进“六个精准”[17]“六个一批”,实现全区1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

关于2016年工作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

“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区工作的总基调是:各项工作创一流,多项工作争第一。

工作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下同)8.0%,力争9.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力争9.0%;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力争1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0%,力争1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力争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0%,力争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力争12.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力争12.0%。

一、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实现“产业强区”

推进新型工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达州行动计划”,促进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达川造”产品市场份额和品牌建设。加快工业转型升级,鼓励重点企业加大技改投资,推进建材、煤炭等企业兼并重组,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施工业企业稳增长“双十五”工程,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强化土地、资金等服务保障,新培育规上企业4家以上、小微企业100家以上。落实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以上,年度用地计划30%以上用于工业发展,开工建设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4个、竣工投产4个。建成工业园区标准厂房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北部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引进超5亿元重大项目2个以上。

壮大现代农业。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总产量50万吨以上。围绕农业发展“5 5”工程,建设米城贡米、安仁柚两大万亩示范基地,支持乌梅产业连片发展,巩固常年蔬菜基地3万亩,新发展青花椒2000亩,新建畜牧养殖小区30个,打造达川(赵--双--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以上,申报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产品2个,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15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个,新增专业合作社135户、市级家庭农场5家。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乌梅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认真落实农民增收领导责任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13200元以上。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提升现代服务业。实施“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和“互联网 ”工作方案,规划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区,推动城乡商贸物流跨越发展。建成城乡配送网点100个,培育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4家。改造升级城乡农贸市场13个,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7家。健全达川商贸物流园区“五园”布局,开工建设项目5个,加快建设11个,竣工营运4个,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力争130亿元。加快建设秦巴(河市)物流园区,启动实施“一纵三横”干道建设和产业招商。精心打造“一核一辅”[18]金融服务功能区,支持组建邮储银行达川支行,大力争取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入驻我区。深化银政企战略合作,力争新增贷款18亿元以上。

二、拓空间提品质,加快实现“城镇兴区”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配合参与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启动编制南城形象总体策划、城市色彩风貌规划。出台达川区新型城镇化规划,完成亭子片区、金南大道南片区、达川工业园区二期和三期控详规划。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认真落实中央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加快“五大片区”开发,打造城市发展示范区,确保主城区建成面积达22平方公里。开工建设三里坪片区3座桥梁,有序推进翠屏山片区4条道路和小河嘴片区南北主干道前期工作,加快建设Ⅰ号、Ⅲ号南北干道南延线和达州市环城路南城段等城市主干道,全面完成Ⅱ、Ⅲ号南北干道间3条连接支路建设。抓好“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19],编制住房保障建设五年发展规划,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化“百镇建设试点行动”,支持石桥、麻柳重点镇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幸福美丽新村70个。

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全域推进“五治”工程,开展清洁城市卫生行动,集中治理“五乱”现象。加大城镇规划区内的巡查力度,严查“两违”行为,规范城乡建设秩序。整合城市管理职责,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职能下沉,充分发挥社区基础作用,广泛发动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

三、上项目破瓶颈,加快实现“基础固区”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深研政策措施,把准资金投向,加强项目编报,积极向上争取,力争铁山国家森林公园等100个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盘子。开工建设达州新机场大道等35个项目,加快建设金南大道等48个项目,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以上。

加快交通项目建设。推进“五年交通大发展”,实施“达推方案”,开展“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麻梁路、国道542线、省道305线等5条重要干线公路,竣工投用石道路、赵碑路等14条区乡联网路,完成社道建设任务,整治危桥3座。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抓好斑竹沟、三清庙、红旗水库前期工作,完成石峡子水库枢纽工程、明星水库节水改造工程,整治病险水库23座。实施2016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3.4万亩,新增有效灌面1.3万亩。启动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0个、土地复垦项目30个,力争新增耕地9000亩。

加强能源和信息化建设。推进500KV宣达线建设,建成雷音铺、七里沟、马家变电站,升级改造农村低电压线路1950公里。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实现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80%以上、农村宽带渗透率达30%以上。

四、重协调优生态,加快实现“文旅靓区”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内涵,鼓励创作以孝善、红色、民俗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编制达川文化产业基地总体规划,推进真佛山孝善、石桥红色文旅产业基地建设,实现多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乡镇图书阅览室46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个和全民健身路径10条,让全民健身、全民阅读蔚然成风。积极推动真佛山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铁山国家森林公园、仙女山(百节滩温泉)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三山两河一湖”[20]文化旅游带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办好达川孝善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力争实现文旅产业收入23亿元。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建设达川职业高级中学、达川中学三里坪校区,积极支持达州中学争创省一流中学、达川中学争创省二级示范高中。推行学校联盟办学模式,优化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省级评估。开展区级重点医疗单位达标创建,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区域分级诊疗就医格局。抓好传染病防治,促进中医药发展。规范管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统筹推进档案、双拥、统计、保密、应急、慈善、地方志、残疾人、青少年、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

强化城乡生态建设。加强环境监管执法,专项治理工业污染、扬尘污染,推动大气质量改善。启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搬迁、取缔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完成市上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营造林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以上。开展生态创建工作,争创省级生态乡镇3个、市级生态村15个。

五、惠民生促和谐,加快实现“法治安区”

办好利民惠民实事。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集中财力办好民生大事,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65%以上。实施“九大民生工程”,落实“十大民生救助制度”,办好“十件民生实事”[21],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急需急盼的问题。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启动“七五”普法,深化“法律七进”,争

创省、市法治示范区。大力实施“315群众工作法”,继续实行网上受理信访、领导干部包案接访等制度,攻坚化解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重点领域的遗留问题。落实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深化“大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抓好第十届村(居)委换届选举工作。

深化平安达川建设。落实安全生产“五个常态化”“两本台账”[22]工作机制,推进“打非治违”和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进“平安达川”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实施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从严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开展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聚焦强军目标,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提高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有效防范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六、拔穷根补短板,加快实现脱贫奔康

实行动态脱贫。做好贫困人口核查,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建好脱贫攻坚档案库。

严格实行分类扶持,根据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精心编制扶贫项目规划,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真正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强化监督管理,健全脱贫验收评估机制和动态统计监测机制,完善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制度。加大对已脱贫农户后续帮扶,努力巩固脱贫成果。

完善脱贫机制。健全目标责任机制,落实“县(市、区)主体、部门主帮、乡镇主责、村社主抓”的责任要求,完善“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做到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位”。健全投入增长机制,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扶贫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布局到贫困村。健全社会扶贫机制,整合社会扶贫资源,鼓励民营企业、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大专院校参与脱贫攻坚。

狠抓脱贫重点。精准实施“六个一批”,全力推进“十大专项

行动”,确保全年稳定脱贫1.6万人。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实施产业脱贫规划,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商贸流通业,构建“跨村联乡”特色支柱产业体系。实施易地搬迁和新村建设脱贫,编制新村扶贫规划,建设扶贫新村50个,完成易地搬迁3725人。深化医疗保险和救助脱贫,开展卫计扶贫“五大行动”,实施“八免四补助”。加强教育脱贫,实施基础教育巩固提升计划,出台帮扶贫困家庭子女入学教育相关政策,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脱贫,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加大贫困残疾人扶持力度,对低于国定贫困线标准的贫困残疾人实行生活费差额补助。

七、攻改革激活力,加快实现通达开放

坚持“改革促进”。按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要求,用结构性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难题。深化农业农村“6 10”专项改革,基本完成“六权同确”[23]。扩大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抓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工商资本进农村等重点工作。完善国有资产分类监管和经营预算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施“先照后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PPP等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公共服务领域。完善“财政因素分配法”,推动财力向基层倾斜,充分激发乡镇活力。

坚持“开放促进”。拓展开放空间,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扩大与沿海、沿江城市交流合作,参与川东北经济区建设,深化与周边县(市、区)产业联动。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实行一站式办理,落实代办服务机制,扩大招商引资比较优势。搭平台“筑巢引凤”、借展会招商引资、走出去推介洽谈,发挥智力支乡联谊会、行业协会等纽带作用,提升开放合作成功率,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

坚持“创新促进”。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自建或联合科研院校共建产业技术研发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力争完成合作项目10项以上。加大科技项目创新力度,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项以上。发挥企业主体和市场主导作用,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资金补助政策,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围绕“创业四川行动”,支持达川商贸物流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八、抓党建提效能,加快实现职能转变
强化责任执行。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落实党建责任,从严抓班子带队伍、务实抓党建促发展,提升班子行政能力、务实效力和团结合力。开展“两学一做”[24]学习教育,增强“四个意识”[25],维护区委权威,落实“四责五讲”,确保区委确定的目标、出台的政策、部署的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践行“三严三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追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吃拿卡要”,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扎实开展“政府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整治重布置、轻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推诿扯皮、敷衍塞责等问题,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权力法定”和“法外无权”原则,推进政
府机构、职能、权限、责任法定化,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强
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严格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试行跨部门综合执法,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规范审批自由裁量权。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舆论和公众监督。创新政务公开方式,扩大政务公开参与,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建设清廉政府。认真落实“两个责任”[26]、省委《意见》[27]、市委两个《办法》[28],逗硬执行“一案双查”,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道德高线,守住纪律底线,做到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一身正气。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发挥行政监察、审计监督作用,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岗位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努力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中流击水,奋楫者进。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
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区一届三次党代会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强化“两个统领”,实现“两大突破”,冲刺“三大战略五区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达川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和说明

[1]“双十五”工程:由区级领导挂包15户对GDP增长贡献最大的企业和15户对财税收入贡献最大的企业,制定年度目标,落实帮扶举措,实行一企一策,着力推进工业经济止滑回升。

[2]“五治”工程:治脏、治乱、治尘、治噪、治水工程。

[3]“三百”活动:百场文化下乡、百场体育健身、百场科教电影。

[4]“三万“工程:万场微电影、万场农村公益电影及爱国主义影片、万册图书免费服务。

[5]“七大乡村旅游景点”:亭子明月江生态园、百节乌梅山、赵家帝源生态农庄、石板养老产业园、河市成都山原态森林酒店、平滩仙女山、龙会天河生态旅游度假区。

[6]“五个常态化”:思想重视常态化、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责任落实常态化、应急演练常态化、逗硬奖惩常态化。

[7]“315群众工作法”:“3”就是建立三项制度,即实名举报制度、查实奖励制度、诬告查处制度;“1”就是坚持一项原则,即一切信访问题都要在法律政策框架下研究解决;“5”就是强化五个到位,即问题解决到位、困难帮扶到位、依法处置到位、重点稳控到位、严格问责到位。

[8]“法律七进”:法律进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寺院活动。

[9]“六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教育资助解困一批。

[10]“十大专项行动”:基础扶贫专项行动、产业扶贫专项行动、新村扶贫专项行动、能力扶贫专项行动、生态扶贫专项行动、医疗卫生扶贫专项行动、文化惠民扶贫专项行动、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行动、社会扶贫专项行动、财政金融扶贫专项行动。

[11]“6+10”专项改革:6类10个重点专项改革。“6类”即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多种形式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六大改革类别;“10个重点专项改革”即探索农村“多权同确”办法,统筹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探索建立农村承包土地股份合作、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激励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基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探索加快产村融合发展模式、探索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探索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改革等十大专项改革任务。

[12]“三证合一”登记制度: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管理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合并核发一个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13]“四责五讲”:“四责”就是分工负责、一岗双责、负责到底、问责追究领导责任制度;“五讲”就是汇报讲全面,请示讲程序,协调讲艺术,执行讲效率,落实讲效果工作方法。

[14]“双百”城市战略:把达州建成百万人口和百平方公里以上“双百”大城市目标。

[15]“三个增长”:政府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在校学生人数平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16]“10万人以上重点镇、5万人以上重点镇”:将石桥镇建设成为10万人以上的重点镇;将石梯镇、渡市镇、麻柳镇、大树镇、赵家镇建设成为5万人以上的重点镇。

[17]“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18]“一核一辅”:“一核”指通达路金融街;“一辅”指以升华广场为中心的金融服务区。

[19]“百万安居工程建设行动”:全省开工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0万套,启动城市和小城镇危旧房及各类棚户区改造40万套,建设农村住房(含美丽新村建设、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灾后重建和农村危房改造等)50万户。

[20]“三山两河一湖”:“三山”指铁山、真佛山、雷音铺山;“两河”指巴河、州河;“一湖”指九龙湖。

[21]“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二是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5处,避险搬迁安置300户。三是建成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改造棚户区危(旧)房628套。四是新增城市停车泊位2000个,改造雨污管网10公里。五是解决5.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六是开工建设渡改人行桥2座、渡改公路桥2座,建成农村客运站2个。七是建成南府杨柳幼稚园、实验小学杨柳校区二期和达州中学杨柳校区二期工程,解决城区5000名适龄学生入学问题。八是新(改)建日间照料中心20家,为1.63万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迁建石梯中心敬老院。九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场以上,放映公益电影7000场以上。十是为9000名重度残疾人提供护理补贴。

[22]“两本台账”:安全生产工作纪实台账、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23]“六权同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含宅基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林权、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4]“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25]“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6]“两个责任”: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27]省委《意见》:省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试行)》。

[28]市委两个《办法》:《达州市党风廉政建设“一案双查”实施办法(试行)》、《达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与执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分享到: